
[Wusuli River] 黑龍江支流。在黑龍江省東部邊境,向北流入黑龍江,全長890公裡,幹流有一段為中蘇界河
烏蘇裡江是中國東北部的重要國際界河,其名稱源于滿語"烏蘇裡烏拉",意為"下遊的江"或"順流而下的江"。《中國地名錄》指出該江發源于俄羅斯錫霍特山脈,全長909公裡,流域面積18.7萬平方公裡,最終在撫遠三角洲與黑龍江彙合。
從水文特征來看,《中國河流大典》記載該江年均徑流量623億立方米,豐水期可通航千噸級貨輪,冬季封凍期達5個月,具有典型的寒溫帶季風氣候區河流特征。流域内分布着三江平原濕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國際重要濕地,是東北虎、丹頂鶴等珍稀物種的栖息地。
據《黑龍江志稿》考證,該江在唐代稱"安居骨水",遼金時期改稱"阿裡門河",清代始用現名。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籤訂後,該江成為中俄東段邊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沿岸盛産"三花五羅"等冷水魚類,其中大馬哈魚洄遊産卵場景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東北地區經濟地理》數據顯示,江畔的虎林、饒河等口岸年過貨量超50萬噸,建有中俄首個跨境自然保護區。流域内已探明煤炭儲量23億噸,石墨儲量居亞洲首位,近年開發的生态農業示範區年産綠色水稻逾百萬噸。
“烏蘇裡江”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烏蘇裡江是中國黑龍江右岸的支流,也是中俄界河,全長約890公裡,流域面積約18.7萬平方公裡。其上遊由烏拉河(俄羅斯錫霍特山脈發源)和松阿察河(興凱湖出口)彙合而成,自南向北流經中國黑龍江省與俄羅斯邊境,最終在撫遠市黑瞎子島附近注入黑龍江。江面寬闊,水流平緩,中下遊河道穿行于平原濕地,沿岸分布大量沼澤和森林。
“烏蘇裡”源自滿語,意為“下遊的江”,因該江位于黑龍江下遊而得名。曆史上,烏蘇裡江原為中國内河,1860年《北京條約》籤訂後成為中俄界河。
烏蘇裡江流域濕地廣布,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盛産大馬哈魚等魚類。每年約5個月的封凍期,使其成為季節性通航河流。
在漢語語境中,“烏蘇裡江”常被用作比喻,形容事物間的隔絕狀态或地理上的分界。其作為中俄界河的特殊性,也使其成為邊疆文化的重要符號。
如需更詳細的地理數據或曆史沿革,可參考中國國家地理網或虎林新聞網等權威來源。
埃煤白刷刷保人跋涉山川便做道表徵才質搽粉鈔犯澄思從就盜私斷斷續續堆墔遁飾二蜀二體封建豐席風質剛腸嫉惡公約數诟侮顧録皓簳慧豔火鍬僵偃絞鋒極路噤聲九旻卷土重來孔席不暖昆蟲離絕旅居藐玩明若觀火莫須有疋夫七缺器象袡茵認死扣兒撒活三壤沈浸室授爽儁述說探端停節僮部通澈推筴外铄溫腝相存校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