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敬奉事;敬慎處事。《詩·大雅·雲漢》:“敬恭明神,宜無悔怒。” 唐 元稹 《于季友授右羽林将軍制》:“爾其敬恭,無替朕命。” 清 吳定 《祭何生文》:“自子來遊,于今三歲。炤炤修修,高志敏事。敬恭師長,雍睦同儕。”
“敬恭”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敬恭”指恭敬奉事、敬慎處事,強調以莊重、謙遜的态度對待人或事物。該詞由“敬”與“恭”兩個同義字構成,均表示尊重、謙遜之意,組合後強化了恭敬的内涵。
雖為古語,但“敬恭”仍可用于強調傳統禮儀或莊重場合的恭敬态度,如學術寫作、正式文書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解。
敬恭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尊敬和恭敬的意思。
該詞的部首分别是“攵”和“心”,其中“攵”為“又”字旁,表示動作,而“心”則為表示感情的部首。
敬恭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子曰:‘敬而聽之,敬而行之’”,意味着對他人的尊重和恭敬。在現代漢字中,敬恭一詞的寫法并未改變,仍然使用這兩個部首組合而成。
在繁體字中,敬恭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以“攵”和“心”作為其部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敬恭的描述是以“刀”字旁表示動作,而使用“心”字作為表示感情的部首。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敬恭這個詞,例如:“在面對長輩時,我們應該恭敬有禮”。
敬恭的相關詞語包括“尊敬”、“恭謹”和“敬重”等。這些詞語都表達了對他人的尊重和恭敬之情。
反義詞方面,與敬恭相對的是“不敬”、“粗魯”和“輕慢”等,它們表示對他人不尊重和不恭敬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