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消匿的意思、消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消匿的解釋

消逝;匿藏。《詩刊》1978年第5期:“憑淩狐鼠終消匿,浩蕩乾坤賴轉旋。”《花城》1985年第5期:“那饑餓的藍光開始慢慢地消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消匿"是由"消"與"匿"組合而成的合成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雖未單獨收錄,但可通過語素分析法進行釋義。該詞屬于書面化表達,具有以下三層含義:

  1. 詞義分解 "消"的本義指冰雪融化,引申為消散、消除,《說文解字》釋為"盡也"(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匿"在甲骨文中象人隱于器物之形,《廣雅》注解為"藏也"。二字組合後構成并列式複合動詞,表示事物由顯到隱的漸變過程。

  2. 語境用法 在具體語用中常與時間狀語搭配,如"歲月消匿了痕迹"(來源:北京大學CCL語料庫)。《漢語動詞用法詞典》标注其及物屬性,多用于描述自然現象(如霧氣消匿)或抽象概念的隱退(如矛盾消匿),帶有被動性語義特征。

  3. 近義辨析 相較于"消失"的中性表述,"消匿"隱含主觀規避意味,近義于"潛蹤匿迹"(來源:商務印書館《同義詞大辭典》)。在曆時語料中,該詞最早見于明代話本《醒世恒言》,用以描述仙人遁形,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文學創作與學術論述。

  4. 語用規範 根據《現代漢語虛詞詞典》的語法标注,作為雙音節動詞,"消匿"後接動态助詞"了"時構成完成态,如"流言已消匿于市井";與"在"字結構連用則表處所,如"隱憂消匿于時光深處",此類用法常見于散文及社科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消匿”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xiāo nì,其基本含義為“消失、隱藏”,通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逐漸消退、隱匿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與構成


二、詳細解釋

  1. 動态過程
    指事物由顯到隱的轉變,常帶有被動或自然消退的意味。例如:

    “那饑餓的藍光開始慢慢地消匿。”(引自《花城》1985年)
    “邪魔歪道元氣大傷後漸漸消匿。”(例句)

  2. 文學色彩
    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描述抽象事物(如現象、情感)的隱退,如:

    “憑淩狐鼠終消匿,浩蕩乾坤賴轉旋。”(《詩刊》1978年)


三、用法與例句


四、跨語言對照

法語中,“消匿”可譯為se cacher(隱藏)、disparaître(消失),強調主動隱匿或被動消散的雙重含義 。


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擴展,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 或查字典網。

别人正在浏覽...

鏖軍襃彈别婚補進不落道茶房春熟錯壤得寸則寸瞪眡雕毀頓戟鵝溪白發行躬親構第搆募貴損果隻豪聖黑彪花礎荒地慌腳雞回缭魂鑒夾縫餞臘絸眉诘朝鯨波鱷浪激聲局躅抗直狼主老姑娘立表令不虛行李善蘭禮玉驢牀秘劑莫耶釀花湓濞劈頭蓋頂千金馬情爽岨峻三崔傷心蒿目山龍生産資料市場缇缯同生死共存亡頭食怢愉僞塗五典骁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