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裹的意思、澆裹的詳細解釋
澆裹的解釋
(1).舊時稱日常開支。澆,指飲食;裹,指衣服。《官場現形記》第三九回:“你女婿……雖説得過幾個差使,無奈省裡花費大,所領的薪水,連澆裹還不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你夫人雖是沒了,這過日子澆裹,還是一文不能省的。” 茅盾 《微波》:“沒來由搬到 上海 來,全家擠在鴿子籠似的三四間屋裡,倒出了好大的租錢。菜也貴,每月的澆裹比在鄉下時大了幾倍。”
(2).方言。猶整治,處理。《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再要講到燒燄兒,遍地都是。山上乾樹枝子,地下的乾草,蘆葦葉子,高粱岔子,那不是燒的?不過親家你們這大戶人家沒這麼作慣,再説也澆裹不了這些東西。”
詞語分解
- 澆的解釋 澆 (澆) ā 由上往下淋,灑:澆花。 灌溉:澆地。 把液汁倒入模型:澆版。澆築。澆鑄。 刻薄:澆薄。澆漓。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裹的解釋 裹 ǒ 包;纏繞:裹腳。把這包糖裹好。裹足不前。 夾帶;夾雜:不該把次貨裹進去賣。好人壞人裹在一起一時分不清。 方言,吸(奶):小孩生下來就會裹奶。奶頭被這孩子裹得生疼。 筆畫數:; 部首:衣; 筆
專業解析
"澆裹"是一個具有方言特色的漢語詞彙,主要通行于吳語區(如上海、蘇州、杭州等地及周邊地區),其核心含義指日常生活所需的開銷、花費,尤指維持基本生計所需的各項費用總和。
-
詞義解析與核心含義:
- 澆:原意指灌溉、淋灑,引申為日常的飲食、柴米油鹽等基本生活消耗性支出。可以理解為“吃用開銷”。
- 裹:原意指包裹、纏繞,引申為衣物穿着、被服寝具等與穿戴鋪蓋相關的費用。可以理解為“穿用開銷”。
- 澆裹:二字結合,構成一個聯合式複合詞,泛指維持日常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全部開銷或費用。它強調的是維持生計、養家糊口的基本成本,涵蓋了吃、穿、用等日常必需品的花費。其含義接近于普通話中的“生活費”、“開銷”、“用度”或更口語化的“嚼裹兒”(在北方方言中也有類似說法,但“澆裹”特指吳語)。
-
方言屬性與使用範圍:
- “澆裹”是一個典型的吳語詞彙。它在上海話、蘇州話、杭州話等吳語方言中常用。雖然其含義在吳語區内部高度一緻,但在普通話中并不常用,屬于方言詞。
- 該詞在近代文學作品中,尤其是描寫江南地區生活的作品裡時有出現,反映了其地域特性。例如,在韓邦慶的吳語小說《海上花列傳》中就能找到用例。
-
古今用法與現代語境:
- 傳統/曆史用法:在過去,尤其是在物質相對匮乏的時期,“澆裹”一詞更側重于強調維持基本生存(溫飽)所需的、必需的最低限度開銷。它常與“掙”、“做”、“賺”等動詞搭配,表示掙取生活費用(如“賺點澆裹銅钿”)。
- 現代用法:在現代吳語區(特别是上海話)中,“澆裹”仍然使用,但其涵蓋範圍可能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略有擴展,泛指一般的生活開銷、家庭日常支出。雖然核心仍是基本生活所需,但可能不局限于最低生存線,包含了更寬泛的日常消費。其使用頻率可能較過去有所降低,更常被“開銷”、“生活費”、“日常用度”等詞部分替代,但在特定語境下(如談論家庭經濟負擔、精打細算時)仍很常用。
-
例句示例:
- “搿個月屋裡向格澆裹蠻結棍,要省點用。”(這個月家裡的開銷很大,要節省點用。) - 體現了現代泛指生活開銷的用法。
- “伊拉爺一份工資要養活一家人,負擔全家格澆裹。”(他父親一份工資要養活一家人,負擔全家的生活費用。) - 強調維持生計的基本開銷。
- “做點小生意,賺眼澆裹銅钿。”(做點小生意,賺些生活費。) - 體現掙取生活費用的搭配。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作為最權威的大型漢語語文詞典之一,《漢語大詞典》收錄了“澆裹”詞條,并明确其方言屬性(吳語)和核心含義“指日常開支、生活費用”。該詞典由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是學術研究和語文學習的重要依據。
-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綜合本):這部由李榮先生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巨著,彙集了全國各大方言點的詞彙。其“吳語分卷”或綜合索引中會收錄“澆裹”,詳細記錄其在吳語區的分布、具體含義和用法。該詞典是方言詞彙研究的權威工具書。
- 《上海話大詞典》(錢乃榮著):作為專門記錄上海方言(吳語重要分支)的詞典,錢乃榮教授的《上海話大詞典》詳細收錄并解釋了“澆裹”在上海話中的具體發音、含義、用法和例句,是了解該詞在現代吳語(上海話)中實際應用的可靠來源。該書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 語言學論文與方言研究著作:在專門研究吳語詞彙、近代漢語詞彙或方言接觸的學術論文和專著中,常會以“澆裹”作為吳語特色詞的例證進行分析,探讨其構詞理據、曆史演變和地域分布。這些研究進一步佐證了該詞的方言特性和語義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澆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日常開支
“澆”指飲食,“裹”指衣服,合稱泛指日常生活的基本開銷。該用法多見于舊時文獻,尤其在清代小說中常見。例如:
- 《官場現形記》第三九回提到“薪水連澆裹還不夠”,說明收入難以覆蓋日常花費。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強調“過日子澆裹一文不能省”,突顯生活必需開支的剛性。
-
方言中的引申義
在部分方言中,“澆裹”可表示“整治”或“處理”事物。如《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提到“澆裹不了這些東西”,指無法妥善處理或消耗資源。
二、使用特點
- 語境關聯:該詞多用于描述經濟壓力或生活拮據的場景,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
- 現代適用性:當代使用較少,屬于古語詞,但在方言或特定語境中可能保留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官場現形記》《三俠五義》等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百餅便所藏幸茶鹵槎頭縮頸鳊呈生赤丁子春朝聰亮彈疽躭誤登壇蠹國仿摹番戶發怒法雲地蜚龍拂激阜落國丈古楂黑門和事草簡任鸠奪鵲巢冷嘲聯帶聯娟憐念曆劫曆井扪天靈杠令官零七八碎臨時動議芒洋密率敏對冥伯冥果謀材歐虞噗通氣忿忿企至三一上仁傷世聖父申列叔帶外私外學瓦鱗罔費窩工下磨車曉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