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敏對的意思、敏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敏對的解釋

謂應對敏捷。《藝文類聚》卷二二引 漢 應瑒 《文質論》:“夫諫則無義以陳,問則服汗沾濡,豈若 陳平 敏對, 叔孫 據書,言辨國典,辭定皇居。”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 梁武帝 嘗問一中土人曰:‘卿北人,何故不知有族?’答雲:‘骨肉易疎,不忍言族耳。’當時雖為敏對,於禮未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敏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應對敏捷,強調在應答或處理事務時反應迅速、言辭機敏。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例證

  1. 《藝文類聚》引漢·應瑒《文質論》
    文中提到“陳平敏對”,以西漢陳平為例,形容其善于敏捷應對政治問題。
  2. 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風操》
    記載了梁武帝與一北人的對話,對方以“骨肉易疏”巧妙回應,雖被稱作“敏對”,但作者認為其回答“于禮未通”,說明“敏對”更側重反應速度而非内容正确性。

三、使用場景


四、與其他詞彙的辨析

總結來看,“敏對”原指應答敏捷,常見于曆史典故;現代可能衍生出判斷敏銳的含義,但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敏對的意思

《敏對》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善于機智而敏銳地應對或對付問題或困難。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敏對》由部首「攴」和「對」組成。

「攴」是一個常見的部首,表示與攻擊、打擊相關的意思。

「對」是一個常見的部首,表示與對比、對待相關的意思。

《敏對》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敏對》這個詞源于宋代的《世說新語·文學》一文中的描述。「敏」意指機智聰慧,「對」意指面對或應對。在文學作品中,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應對問題或困難時的敏銳才智。

繁體

《敏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敏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一些字形和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敏對》在古漢字中的寫法為「敏對」。

例句

1. 他非常敏對地回答了老師提出的問題。

2. 她在公司遇到的問題總是能夠敏對地解決。

組詞

1. 敏捷:迅速、靈活的動作或反應。

2. 智敏:聰明才智敏銳。

3. 應對:針對某種情況或問題采取適當的措施或策略。

近義詞

1. 機智:聰明機警、反應迅速。

2. 聰慧:智慧、才智出衆。

反義詞

1. 笨拙:愚笨、不靈活。

2. 遲鈍:反應遲緩、不敏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