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tate]
(2) 陳述(主張或意見)
(3) 通過口頭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見
(1).指古語或古諺。《老子》:“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 嚴複 《救亡決論》:“建言有之:天不變,地不變,道亦不變。以觀化不審、似是實非之言也。”
(2).猶建白。《漢書·郊祀志下》:“ 禹 ( 貢禹 )建言 漢 家宗廟祭祀多不應古禮,上是其言。” 宋 曾鞏 《救災議》:“有司建言,請發倉廩與之粟,壯者人日二升,幼者人日一升。”《宣統三年九月十三日陸軍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奏折》:“自宜秣馬厲兵,聽候驅策,何敢妄幹時政,越職建言。”
"建言"的漢語詞典釋義
"建言"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建"(提出、設立)和"言"(言論、主張)構成,其核心含義為:
提出建議或主張
指以正式或鄭重的方式向他人(尤指上級、集體或公衆)陳述意見、策略或方案。例如:"人大代表向大會建言獻策。"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特指規勸性言論
在古漢語語境中,"建言"常指向君主或尊長提出勸誡、谏議,帶有匡正過失的意味。如《史記·商君列傳》:"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谔谔(直言)"。
來源:《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作為名詞的用法
可指代所提出的具體建議内容。例如:"這份建言被納入政策草案。"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語義辨析
權威參考建議
如需進一步驗證釋義或例句,可查閱:
(注:因部分經典辭書無公開網頁鍊接,建議通過官方出版物或授權平台查詢原文。)
“建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用法:
指提出建議或忠告,通常用于描述通過口頭或書面形式給予他人有益的意見。其核心含義包含“建立”(創造、提出)與“言”(言語、意見)的結合,強調主動提供建設性主張。
常見于政治、學術或公共事務領域,例如“建言獻策”“大膽建言”等表述,強調通過理性分析提出解決方案。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與曆史用例,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老子》《漢書》等文獻。
愛答不理班書闆滞避躲賓戚參集艚子朝集使稱手嗔嫌碘酒沸井分茅嶺伏室共同瓜廬故家子弟涸澤之精劃撥彙薦檢察長講鐘徼冀叫賣枷梢九女星幾危絕戶亢山孔周口墜天花饋馔鹿蠡騾子默禮虐行辟惡酒陗刻氣泵七七事變畎夷阒靜譱祥笘籥勝民深辜身己史籍送往事居肽鍵阘懦途飾望其項背聞寵若驚無生理憲訪詳謹孝弟信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