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tate]
(2) 陈述(主张或意见)
(3) 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见
(1).指古语或古谚。《老子》:“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 严复 《救亡决论》:“建言有之:天不变,地不变,道亦不变。以观化不审、似是实非之言也。”
(2).犹建白。《汉书·郊祀志下》:“ 禹 ( 贡禹 )建言 汉 家宗庙祭祀多不应古礼,上是其言。” 宋 曾巩 《救灾议》:“有司建言,请发仓廩与之粟,壮者人日二升,幼者人日一升。”《宣统三年九月十三日陆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奏折》:“自宜秣马厉兵,听候驱策,何敢妄干时政,越职建言。”
"建言"的汉语词典释义
"建言"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建"(提出、设立)和"言"(言论、主张)构成,其核心含义为:
提出建议或主张
指以正式或郑重的方式向他人(尤指上级、集体或公众)陈述意见、策略或方案。例如:"人大代表向大会建言献策。"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特指规劝性言论
在古汉语语境中,"建言"常指向君主或尊长提出劝诫、谏议,带有匡正过失的意味。如《史记·商君列传》:"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直言)"。
来源:《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作为名词的用法
可指代所提出的具体建议内容。例如:"这份建言被纳入政策草案。"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语义辨析
权威参考建议
如需进一步验证释义或例句,可查阅:
(注:因部分经典辞书无公开网页链接,建议通过官方出版物或授权平台查询原文。)
“建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多层含义和用法:
指提出建议或忠告,通常用于描述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给予他人有益的意见。其核心含义包含“建立”(创造、提出)与“言”(言语、意见)的结合,强调主动提供建设性主张。
常见于政治、学术或公共事务领域,例如“建言献策”“大胆建言”等表述,强调通过理性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综合了词典释义与历史用例,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可参考《老子》《汉书》等文献。
謷訾白字怑愌板题鞭面鳔胶场园吃喝醋劲儿打呼噜黛壑胆薄典厚调虚嚣独步春耳饰方才槁坐雇直汉震鸿图隍下鹿荒燕话资互不侵犯条约继成稽古金图僒束基频窠窟口齿生香鞹鞃连云港僚类敏感谋虹末嬉孽冤溺没逆言女户疲怨三克市正瘦岛死巴岁运调治铁鈎锁擿裂頽毁外罩慰勉瑕绩相父弦韦小侯黠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