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ithout offspring(or issue)]∶沒後代
(2) [a childless person]∶指沒有子孫的人
(1).猶絕後。無後代。《北史·李孝伯傳》:“時人多絶戶為沙門。” 元 紀君祥 《趙氏孤兒》第三折:“雖然救普國生靈,實怕 程 家絶戶。”
(2).指無後嗣之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裡事·魯謙庵通政》:“ 潮 有絶戶虛丁,久為民累, 超 豁除三十餘戶。”《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我那點兒絶戶家産,供給十年八年,還巴結得起。”
“絕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沒有後代的人或家庭,尤其在傳統語境中更強調無男性子嗣。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定義
指家庭無子嗣繼承,或某人一生無子女。古代常特指無兒子的情況,如《北史·李孝伯傳》記載“時人多絶戶為沙門”,反映無子嗣導緻家族斷絕的現象。
延伸含義
制度關聯
唐代起,“戶”是納稅與服役的基本單位,“絕戶”意味着國家失去這一納稅單位。例如,寡婦無子的“女戶”若消亡即屬絕戶,財産需按律處理。
文化演變
元代《趙氏孤兒》中“程家絕戶”等文學表達,強化了該詞的情感色彩,隱含對家族斷絕的惋惜或批判。
觀念變化
隨着男女平等觀念普及,“絕戶”一詞的使用減少,更多指無子女而非僅無兒子。例如,獨生女家庭不再被視為絕戶。
民俗禁忌
民間仍存在相關禁忌,如“挖絕戶墳”被視為極端缺德行為,側面反映該詞的文化殘留。
“絕戶”承載了傳統宗法制度下的家族延續觀念,其含義隨時代變遷從“無男性後代”擴展至廣義的“無子女”。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社會現象,可參考、等來源。
《絕戶》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取消男子家族的人口輩分,使其世代失去後代。
《絕戶》的拆分部首為纟和戶,其中纟為左邊的部首,戶為右邊的部首。它的筆畫數為9畫。
《絕戶》一詞源于古代斬首行刑後,将罪人家族全部殺掉,以絕後患的做法。在繁體字中,絕戶的書寫為「絕戶」。
在古代,絕戶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是「絶戶」,另一種是「絕戶」。不同的寫法可能有微小的差異,但詞義基本上是相同的。
1. 據曆史記載,古代罪人家族常被絕戶,以防止後代複仇。
2. 絕戶這一殘忍的行為在現代已經被廢棄,被視為人權的侵犯。
絕孤、絕望、絕塵、絕對、絕技。
絕後、殺絕。
留後、保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