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ncture of iodine] 用碘、碘化鉀和乙醇制成的一種藥物,棕紅色的透明液體,有碘和乙醇的特殊氣味
即碘酊。
碘酒(diǎn jiǔ)是一種外用消毒劑,其核心含義可從漢語詞典角度結合醫學用途作如下解釋:
詞義解析
“碘酒”為偏正結構複合詞:“碘”指化學元素碘(Iodine),具有強殺菌性;“酒”指溶劑乙醇(酒精)。合指以碘單質溶于酒精制成的溶液。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299頁。
化學組成
含2%-3%碘單質 與50%-60%乙醇,輔以碘化鉀增強溶解性,屬中效消毒劑。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二部,國家藥典委員會編。
消毒機制
碘通過氧化病原體蛋白巯基破壞微生物結構,乙醇協同滲透殺菌,對細菌、真菌及部分病毒有效。
來源:《實用消毒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年,第112頁。
適用範圍
適用于小面積皮膚創口消毒(如擦傷、割傷),禁用于黏膜、大面積傷口及碘過敏者。
來源:《臨床技術操作規範·皮膚病與性病分冊》中華醫學會,2016年,第45條。
正确用法
用棉籤蘸取少量碘酒,以傷口為中心螺旋向外塗擦,待幹後需以75%酒精脫碘避免灼傷。
來源:《基礎護理學》第6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21年,第178頁。
風險警示
長期使用可能緻皮膚色素沉着,誤服可損傷消化道黏膜(需立即口服澱粉漿解毒)。
來源:《藥物不良反應手冊》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9年,第204頁。
碘酒于19世紀中期由法國醫生首次用于外科消毒,現因刺激性較強,臨床逐漸被碘伏(無痛、不需脫碘)替代,但仍是家庭急救常備品。
來源:《醫學史》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20年,第7章第3節。
碘酒(又稱碘酊)是一種含碘的消毒劑,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碘酒學名碘酊,由碘、碘化鉀、乙醇(酒精)和水組成。其中:
碘通過氧化作用破壞病原體的蛋白質結構,可殺滅細菌、真菌、病毒及芽孢(如破傷風芽孢)。其殺菌效果與濃度相關,常用濃度為2%-3%。
碘伏不含酒精,以水為溶劑,刺激性小,可直接用于傷口和黏膜。而碘酒因含酒精,更適合完整皮膚消毒。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濃度選擇或禁忌症,可參考醫學指南或藥劑師建議。
百裡宰補台蠶連紙宸慈誠僞儲二代數學大量大悟地膚子丢魂丢魄剟除發育焚膏風中之燭腹民疙瘩湯鲠欷關郡豪權號愬鴻舉讧賊轎簾計版積厚成器禁受畯臣窺測枯燥掠美楞勁勒索廉平獵團靈轝盧薄洛水邏娑冥魂命诏蛑螯磨刓拍手打掌平陳裒刻七縱軟肋三山客上慢下暴少林寺神領神眇施檢耍猴兒雙回縮砂蔤陶蒸蠁蟲宵旰憂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