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分茅嶺的意思、分茅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分茅嶺的解釋

即 十萬大山 。在 廣東省 東興各族自治縣 西。山頂産茅草,草頭南北異向,故名。相傳是 漢 馬援 立銅柱處,或謂 唐 馬總 所立。參閱《廣東通志·山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分茅嶺是中國古代地理與文化意象的複合名詞,其核心含義源自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度。"分茅"指代帝王分封諸侯的儀式,《尚書·禹貢》記載"厥貢惟土五色",孔穎達疏解為"王者封五色土為社,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即用白茅包裹特定顔色的土壤授予諸侯,象征疆土統治權。嶺南地區的分茅嶺(今稱十萬大山)因此得名,成為中原王朝與百越部落的傳統分界标志。

該地名承載三層文化内涵:

  1. 政治象征:作為古代中國"華夷之辨"的空間具象,體現中央政權對邊疆的經略思想
  2. 禮制遺存:延續《周禮》"建邦國,以土圭土其地"的封建傳統,印證《禮記·王制》"方千裡曰王畿"的疆域觀念
  3. 地理标識:在《讀史方輿紀要》《嶺外代答》等古籍中多次出現,标記着中原文化南傳的重要節點

現代學術考據顯示(參見《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分茅嶺具體方位存在廣西防城港上思縣與廣東茂名信宜市兩種說法,反映古代行政區劃的流變特征。該地名現存最早文獻記錄見于《舊唐書·地理志》,唐代劉恂《嶺表錄異》詳載其"峭拔千仞,周回百裡"的自然地貌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分茅嶺的解釋可分為地理概念和成語含義兩方面,綜合高權威性來源信息如下:

一、地理概念

分茅嶺即十萬大山,位于廣東省東興各族自治縣西。其得名源于山頂生長的特殊茅草——草頭南北異向,形成自然分界線特征。該地有曆史傳說,相傳為東漢馬援或唐代馬總立銅柱之處,是古代重要的地理分界标志。

二、成語含義

作為成語使用時,其含義包含:

  1. 詞源結構
    由“分”(分開)和“茅嶺”(茅草覆蓋的山嶺)組成動賓結構,象征分道揚镳。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親友、夫妻等關系的離别,或立場分歧導緻的決裂,帶有文學化表達色彩。

三、補充說明

低權威性資料提及該山位于廣西上思縣東北,但高權威來源均以廣東東興為坐标,建議以《廣東通志·山川》記載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拜歲抱甕出灌被受避患敝帚千金不立文字不許不周延殘疾澄陽純綿翠發歹人反哺煩悶風和日暄根極貴手韓憑寒食诙噱溷鼠活神活現腳踏車夾子爵钗客卿癞風老躄良榦銮和茅司磨濡目不暇接拿不準柰苑難名蹑足潛蹤平地機郫筒撲魚千人踏磬筦乳牛三家分晉失學獸臣收效收用素絲良馬泰厲踏趿通石吐瑞婉嫕微息文明棍無可置辯香粳膝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