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至今健在的身體。 唐 牛僧孺 《席上贈劉夢得》詩:“休論世上昇沉事,且鬭樽前見在身。” 宋 蘇轼 《過密州次韻趙明叔喬禹功》:“黃雞催曉凄涼曲,白髮驚秋見在身。”
“見在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至今健在的身體”,常被用于表達對生命存在的感慨或及時行樂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析: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若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說明其“身體存續”的本義,避免與“見證親身經曆”等現代引申義混淆。
《見在身》是一個成語,意為親身經曆或親自目睹某種情況。
《見在身》這個詞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分别是“見”、“在”和“身”。其中,“見”是一個部首,表示事物的外部形狀;“在”是一個部首,表示存在、出現;“身”是一個部首,表示人體。
《見在身》這個成語來源于《論語·為政篇》中的一句話:“吾見其人,未有見其軀也。”意思是說,我雖然見過他的人,但還沒有親眼見過他的實際情況。
《見在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見在身」。
在古時候,見在身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可以使用古文的寫法将《見在身》寫成「見於身」。
1. 他曾參與抗戰,親眼見在身了戰争的殘酷和傷痛。
2. 别人告訴我這個故事,我不以為然,直到我親自見在身後,才相信了。
見不得、見解、在所不辭
親見、身臨其境
聽所聞、道聽途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