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罄竭匮乏。《宋書·文帝紀》:“一時水旱,便有罄匱,苟不深存務本,豐給靡因。”《南史·孔觊傳》:“倉儲耗盡,都下罄匱,資用已竭。”
“罄匮”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ìng ku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指資源、物資等完全耗盡、極度匮乏的狀态。由“罄”(意為“盡、完”)和“匮”(意為“缺乏、困乏”)兩字組合而成,強調枯竭與短缺的雙重困境。
曆史文獻:
現代語境:
可用于形容經濟危機、能源短缺等場景,如“疫情期間,部分國家醫療資源罄匮”。
“罄匮”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強調資源徹底耗盡的狀态。其曆史用例和構詞邏輯(罄+匮)均指向“完全缺乏”的核心含義。
《罄匮》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表示耗盡、用盡或空虛的意思。它常用來形容某種資源或財富完全消耗殆盡,無法再繼續供應或維持。這個詞語可以用于描述物質資源的耗盡,也可以用于描述精力、能力等方面的枯竭。
《罄匮》由兩個部首組成:罒(wǎng)和匚(fāng)。罒部表示網羅,匚部表示盒子。
根據漢字拆字的原則,罄的總筆畫數是13畫,匮的總筆畫數是13畫。
《罄匮》這個詞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背景,它的意思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如《荀子·非十二子》:“日夜罄匮,不可複用。”
《罄匮》的繁體字為「罄匜」。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罄匮的字形略有變化。罄在古代寫法中,底部的長橫畫與左側豎畫相連,類似于現代中的「罍」。匮在古代寫法中,其上面有一個額外的點,并且下部的橫畫略微上翹,類似于現代中的「匜」。
1. 資源罄匮,無法支持繼續發展。
2. 長時間的工作使他感到精力匮竭。
罄然、匮乏、枯竭、窮困、筋疲力盡。
耗盡、使枯竭、用完、匮乏、空虛。
充沛、豐富、富裕、充足、充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