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船的意思、方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船的解釋

并船。泛指大船。《戰國策·楚策一》:“ 秦 西有 巴 蜀 ,方船積粟,起於 汶山 ,循 江 而下,至 郢 三千餘裡。”《漢書·郦食其傳》:“諸侯之兵四面而至, 蜀 漢 之粟方船而下。” 顔師古 注:“方,併也。”《梁書·元帝紀》:“ 江 湘 委輸,方船連軸。” 宋 王安石 《次韻酬微之贈池紙并詩》:“方船穩載獻天子,善價徐取供吾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方船"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語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兩船并行或連體船。《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明确解釋為"并行的船",強調船隻橫向連接的形态特征。該詞最早見于《史記·郦生陸賈列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描述戰國時期秦國通過并船運輸實現大規模糧草漕運的史實。

從構詞法分析,"方"在此作動詞解,取《說文解字》"并船也"之本義,表并列、連接的動作形态。這種船舶構造技術在中國古代漕運史上具有重要實用價值,通過并聯船隻增加運載穩定性,尤其適用于長江、黃河等大流域的貨物運輸。

現代漢語中,"方船"作為曆史詞彙主要見于文獻研究及古籍注釋。《辭海》(第七版)将其歸類為古代航運術語,與"舫船""連舫"構成同義詞組,反映不同曆史時期對并聯船舶的稱謂演變。在考古學領域,湖北大冶銅綠山發現的戰國船塢遺址中出土的并連船體構件,為"方船"的實際應用提供了實物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方船”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詳細解釋與出處

  1. 字義解析

    • 方:此處意為“并”,即合并、并列(顔師古注《漢書》時明确釋義)。
    • 船:指水上交通工具,合稱“方船”即并行的船或大型船隻。
  2. 古籍例證

    • 《戰國策·楚策一》提到秦國用方船運糧:“方船積粟,起於汶山,循江而下”。
    • 《梁書·元帝紀》描述運輸盛況:“江湘委輸,方船連軸”。
    • 王安石詩作中亦有用例:“方船穩載獻天子”。

三、引申含義(需注意來源差異)

部分資料提到“方船”可引申為行為正直、不偏不倚的象征,但此說法多見于現代解釋,古代文獻中未明确體現,需結合語境判斷是否為衍生義。


四、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史記》《漢書》等原始文獻,或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寶檀避免兵房參問潮紅誠善沖擊楚明光代手耽志等歇洞啓豆莢肺腑交粉坊豐大特貢賜溝淢海港迒蹄呵欠連天歡呼隳引翦定碣石館鏡浦隮配觊幸髻丫記志巨筆開帆跨越李益疾羅牀盲妁男拜囊赍棚塞品字坑乞靈蛩蚊氈齊雲戰艦取女殺地上級市井之徒叔均順水順風損德貼然通司退傅揮金枉撓卧不安枕窩窩凹凹無不五局象鍪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