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魏 古弼 以聪敏正直为 太宗 所嘉,赐名曰 笔 ,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 弼 。 弼 头尖, 世祖 常名之曰 笔头 。一日诏以肥马给骑人, 弼 命给弱者。 世祖 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臺,先斩此奴!”见《魏书·古弼传》。后遂以“尖头奴”为毛笔的代称。 宋 杨适 《绝句》:“尖头奴有五兄弟,十八公生四客卿。”亦省称“ 尖奴 ”。 金 元好问 《刘远笔》诗:“三钱鷄毛吐皇坟,尖奴定能张吾军。”
“尖头奴”一词有两种不同含义,需结合历史典故和引申义进行解释:
历史典故
源自《魏书·古弼传》:北魏官员古弼因聪慧正直被赐名“笔”(象征正直有用),后因头型尖,被皇帝戏称为“笔头”。某次他违抗圣命,皇帝怒斥“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此后,“尖头奴”成为毛笔的别称,如宋代杨适诗句“尖头奴有五兄弟”即指毛笔。
字面解析
“尖头”指毛笔的尖端,“奴”含戏谑意味,暗喻其虽为工具却具“裁量”之能,呼应古弼的耿直性格。
部分现代解释(如)将其引申为“为讨好上级丧失原则之人”,可能因“奴”字引发联想,但此用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撑,或为现代衍生义。
尖头奴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心思狭窄、计较小事的形象。
尖头奴的拆分部首是小部首“寸”,笔画数为8。
尖头奴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通常用尖锐的东西来形容一个人的心思狭窄,计较小事。因此,尖头奴一词便被用来形容这样的人。
尖头奴的繁体字为「尖頭奴」。
在古时候,尖头奴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具体的古代写法可能因时代和地区而有所不同。
1. 他真是个尖头奴,为了一块小糖果都能争个不停。
2. 别和他玩小游戏,他是个尖头奴,输了就会生气。
尖头奴是一个词语,暂时没有相关的组词。
心胸狭窄、小心眼、小气、计较。
大度、宽容、慷慨、豁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