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剛的意思、金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剛的解釋

(1) [diamond]∶鑽石的略稱

(2) [king kong]∶美國三十年代拍攝一部怪獸電影,其主角是巨大的猩猩,叫金剛

(3) [giant]∶比喻身材巨大、孔武有力的人

(4) [insect] 〈方〉∶某些昆蟲(如蒼蠅)的蛹

(5) [Buddha's warrior attendant]∶佛教指佛的侍從力士,手執金剛杵(古印度兵器)

詳細解釋

(1).即金剛石。因其極堅利,佛家視為希世之寶。《大藏法數》卷四一:“梵語跋折羅,華言金剛。此寳出於金中,色如紫英,百鍊不銷,至堅至利,可以切玉,世所希有,故名為寳。”《太平禦覽》卷八一三引 晉 郭□ 《玄中記》:“金剛出 天竺 大秦國 ,一名削玉刀,削玉如鐵刀削木,大者長尺許,小者如稻米。” 南朝 梁 沉約 《謝齊竟陵王示<華嚴><璎珞>啟》:“法身與金剛齊固,常住與至理俱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縛喝國》:“伽藍北有窣堵波,高二百餘尺,金剛泥塗,衆寳廁飾。” 季羨林 等校注:“梵文Vajra,音譯跋折羅,即金剛石。佛教之金剛常喻堅貞不壞。”

(2).引申喻如來之智慧。 唐 一行 《<大日經>疏》卷十二:“金剛喻如來之秘密慧也。金剛無有法能破壞之者,而能破壞萬物,此智慧亦爾。”

(3).指金剛力士。執金剛杵的佛的侍從力士。 宋 元照 《行宗記》卷二上:“金剛者,即侍從力士,手持金剛杵,因以為名。”

(4).指寺院山門内所塑的天王像。《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三門樓下素(塑)金剛,院院教畫丹青像。” 清 侯方域 《重修白雲寺碑記》:“三年乃創大殿,建立三佛像,與夫金剛、羅漢、 韋馱 、伽藍之屬。” 清 李漁 《奈何天·誤相》:“纔進得古刹迴廊,參了 韋馱 、謁了金剛。” 巴金 《爝火集·憶個舊》:“其實 李鑫 并不是身長丈二的金剛,然而他的人格放射出萬丈光芒。”

(5).見“ 金剛杵 ”。

(6).《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稱。 明 徐渭 《大蘇所書<金剛經>石刻》:“《金剛》《楞伽》二經,并 達磨 首舉以付學人者,而 文忠 并兩書之。”

(7).指五行中金的剛勁之氣。《晉書·地理志上》:“ 梁 者,言西方金剛之氣強梁,故因名焉。”

(8).方言。指某些昆蟲(如蒼蠅)的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剛"一詞在漢語中含義豐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核心義項:

  1. 佛教護法神祇(本義及宗教含義): 指佛教中手持金剛杵的力士,是護持佛法的天神。常特指守護佛法的四位主要護法神,即"四大金剛"(或稱"四大天王"),分别守護東、南、西、北四個方位。他們象征強大、威猛、不可摧毀的力量,用以降伏魔障、護持正法。此義項源于古印度神話,後為佛教吸收并發展。其形象常見于寺廟山門殿(天王殿)内。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金剛"的釋義;中國佛教協會官網對佛教護法神的介紹(因鍊接有效性無法實時驗證,此處僅标注來源)。

  2. 金剛石(礦物學含義): 指自然界中最堅硬的天然礦物,即鑽石(Diamond)的原石。因其硬度極高、光澤璀璨且化學性質極其穩定,被視為堅固、永恒、珍貴的象征。"金剛"之名正是取其"堅固不可摧"的特性,與佛教護法神的象征意義相通。此義項在現代科學和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來源參考:《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金剛石"的釋義;地質學相關權威教材或百科(如中國地質科學院相關科普資料)。

  3. 比喻極其堅固或堅強的事物(引申義): 由上述兩個核心義項(護法神的威猛不可摧、金剛石的堅硬無比)引申而來,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具有超乎尋常的堅固、堅強、剛毅或不可摧毀的特性。例如:

    • 金剛不壞之身: 形容身體或意志極其堅強,難以損傷或摧毀(源于佛教對修行成就者或佛身的描述)。
    • 金剛怒目: 形容威猛嚴厲的神情(常用來描述護法神或威嚴人物的形象)。
    • 泛指任何被認為極其堅固、牢不可破的事物。來源參考:上述詞典釋義的引申義部分;經典文學作品中對"金剛"的比喻用法(如魯迅雜文等)。

"金剛"一詞的核心内涵圍繞"堅固"、"威猛"、"不可摧毀"展開,既指代具體的佛教護法神和天然礦物金剛石,也廣泛用于比喻具有這些特性的人或事物,體現了漢語詞彙在宗教、科學、文化層面的豐富意蘊。其權威解釋主要依據權威辭書、宗教典籍釋義及科學定義。

網絡擴展解釋

“金剛”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不同文化和語境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佛教文化中的含義( )

  1. 梵文起源
    源自梵文“Vajra”(音譯“伐折羅”),意為“金中最堅者”,象征無堅不摧的力量與智慧。在佛教中,金剛常被比喻為能破除一切煩惱、愚癡的武器或寶石。

  2. 象征意義

    • 智慧象征:代表能斷除貪欲、虛妄的智慧,如《大日經疏》提到“金剛喻如來之秘密慧”。
    • 修持法門:密宗“金剛乘”強調陰陽、理識不可分離的修煉法,利用人體規律修行,如意識與肉體的統一()。
  3. 形象與器物

    • 金剛杵:古印度兵器,後成為佛教法器,象征佛法的威力和護法神的武器。
    • 護法神:佛的侍從力士(如四大天王),手持金剛杵守護佛法。

二、其他常見含義

  1. 礦物與寶石( )
    即“金剛石”(鑽石的别稱),因其堅硬特性被視為珍寶,常用于比喻事物的堅固不壞。

  2. 影視文化形象
    1933年美國電影《金剛》中的巨型猩猩主角,衍生出“巨大怪獸”或“力量象征”的流行文化含義。

  3. 方言與比喻

    • 方言中指某些昆蟲(如蒼蠅)的蛹。
    • 比喻身材魁梧、孔武有力的人(如“五大三粗,像個金剛”)。

三、擴展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某類含義,可參考佛教經典或語言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班軍蠶忌唱檄川貝黜革呆傻大吉貂文短籬飯袋飯痂梵夾沸溢風娲撫馴宮溝罟罟鼓浪淮白懷恩渾塠自撲狡僮進頓浄國畸輕畸重舊雨新知計校蠲忙隽李鈞天調蘭那攬事領水劉晏粟隴右彌漫目逆木榻鈉鈣玻璃泥途拼車屏帳披子榮命箬下紳商詩冊失禮熟火隨扈夙心統貫往鑒轊車痿痟吳嶽鄉意小賣部亵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