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頭棒喝的意思、當頭棒喝的詳細解釋
當頭棒喝的解釋
[a sharp warning;a blow and a shout] 佛教禅宗祖師對初學者,常不問情由,當頭給以一棒,或大聲喝叱以令回答,以考驗領悟佛理的程度。後泛指促人醒悟的手段或給人嚴重警告
當頭棒喝,讀者無不俯首皈依。——《聊齋志異·喻序》
詳細解釋
佛教禅宗祖師為了打破學人的凡想迷6*情,棒喝交馳,作為特殊的施教方式。“棒”始于 宣鑒 ,“喝”始于 道一 。《五燈會元·黃檗運禅師法嗣·臨濟義玄禅師》:“上堂,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亦竪拂子,僧便喝,師亦喝。僧拟議,師便打。”後以“當頭棒喝”比喻促人醒悟的打擊或警告。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下:“《書》雲:‘作善降祥。’此定理也。為晚近人當頭棒喝,實有明徵。” 袁鷹 《悲歡·用生命和血寫成的詩》:“這聲音如晴天霹靂,當頭棒喝,使叛徒們心驚膽戰,無地自容。”
詞語分解
- 當頭的解釋 指在當鋪借錢時所用的抵押品詳細解釋.正對面;迎頭。 唐 王建 《宮詞》之三二:“紅蠻桿撥貼胸前,移坐當頭近禦筵。”《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 邵氏 ﹞提起解手刀,望 得貴 當頭就劈。”《二
- 棒喝的解釋 佛教禅宗祖師接待來學的人時,常常當頭一棒或大聲一喝,促其領悟。比喻警醒人們的迷悟詳細解釋佛教禅宗用語。禅師接待初機學人,對其所問,不用言語答複,或以棒打,或以口喝,以驗知其根機的利鈍,叫“棒喝”。相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當頭棒喝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當頭棒喝”是一個源自佛教禅宗的成語,現多用于比喻促人醒悟的嚴厲警告或警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本義
- 佛教禅宗起源
該成語源于唐宋時期禅宗教育方式。禅師接引初學弟子時,常以棒擊或大喝打斷其固有思維,考驗其對佛法的領悟程度。例如黃檗禅師用棒打臨濟義玄,促其頓悟(見《五燈會元》記載)。
二、引申含義
- 現代用法
現泛指通過強烈手段使人警醒,多用于形容突如其來的嚴厲警告或深刻教訓。例如:“他的失敗經曆猶如當頭棒喝,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
三、結構與用法
- 成語結構:偏正式,作主語、賓語。
- 發音注意:“喝”讀作hè(第四聲),而非“hē”。
- 近義詞:發聾振聩、晨鐘暮鼓、當頭一棒。
四、經典例句
- “老和尚一席話猶如當頭棒喝,他幡然悔悟。”
- “這幾句重話猶如當頭棒喝,使他猛醒過來。”
五、文獻出處
主要見于宋代佛教典籍,如《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後《聊齋志異》等文學作品也引用此典。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學習,中的具體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當頭棒喝一詞是指在關鍵時刻給出直接、有力的警示或批評,以喚醒人們的思考或改正錯誤的行為。它由“當頭”和“棒喝”兩個詞組成。
“當頭”一詞的拆分部首是“彳”和“頭”,它的筆畫數是4畫。而“棒喝”一詞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口”,它的筆畫數是9畫。
“當頭棒喝”一詞源自于古代的作戰方式,當時将軍在戰場上用棒擊打士兵來警示他們戰鬥的重要性,喚醒他們的鬥志。後來,這個詞被引申為在日常生活中警示他人或批評他人。
“當頭棒喝”是繁體字的寫法。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當頭棒喝”為例,其中“當”字的古代寫法是“儅”,“頭”字的古代寫法是“頭”,“棒”字的古代寫法是“梆”,“喝”字的古代寫法是“呵”。
例句:老師對學生們說:“大家要記得及時完成作業,不要等到最後一刻才開始。”這是老師的一次當頭棒喝。
“當頭棒喝”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警鐘當頭棒喝”,意味着用嚴厲的警告來提醒人們注意問題。另外,“直言不諱”也可以作為“當頭棒喝”的近義詞,意思是直率地說出真實的意見和觀點。
目前我無法提供“當頭棒喝”的反義詞,請您諒解。
希望這些回答能為您帶來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