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俗畫圖像在瓦片上以鎮邪。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偏傍之書,死有歸殺。子孫逃竄,莫肯在家;畫瓦書符,作諸厭勝……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彈議所當加也。”
“畫瓦”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指在瓦片上繪制圖像或符號以達到鎮邪驅鬼的目的。以下是詳細解釋:
“畫瓦”源于北齊時期,屬于厭勝術(即巫術的一種),通過特定圖案或符咒祈求平安、抵禦災禍。據《顔氏家訓·風操》記載,當時人們為躲避“歸殺”(即亡魂歸家帶來的災禍),會在瓦片上作畫并書寫符咒。
如今“畫瓦”主要作為曆史民俗研究素材,實際應用已罕見。其文化價值在于反映古代社會信仰體系與民俗心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顔氏家訓》原文或民俗研究文獻。
《畫瓦》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指隨心所欲地繪畫、塗飾瓦片。在這個成語中,瓦片代表了可供創作和表達的平台,畫瓦則意味着在上面隨意塗鴉。
《畫瓦》這個成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畫”是常見的左右結構,它的拼音是“hua4”,總共有八畫;“瓦”是一個獨體字,它拼音是“wa3”,總共有五畫。
《畫瓦》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豳風·正月》這首古詩中:“維猶畫瓦,其人如玉。”這句詩可以翻譯為“就像刻畫在瓦片上,那人兒宛如美玉。”繁體字的寫法是「畵瓦」。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康熙字典》中的記載,字頭“畫”應寫作“畵”,字形則更加簡潔,而“瓦”字的寫法保持相同。所以,古時候寫成《畵瓦》。
用作例句的話,我們可以說:“他天性喜歡自由發展想象力,可以在各種事物上畫瓦,不受任何束縛。”這個句子意思是他喜歡在任何可以表達的地方隨意塗鴉,展現自己的創造力。
與《畫瓦》相關的組詞有:畫境、畫界、畫圖、畫意等。這些詞都與繪畫、描繪相關,可以用來形容各種藝術創作的過程和結果。
與《畫瓦》意思相近的成語有“畫虎類犬”、“畫蛇添足”等,它們都指的是過多繪畫,或不合適的創作。反義詞可以是“精心構思”、“悉心雕琢”等,這些詞語都意味着在繪畫或創作前仔細思考和準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