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儉狹的意思、儉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儉狹的解釋

(1).猶言淺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不得爾。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學,而不免儉狹。”

(2).儉薄不豐。《新唐書·劉晏傳》:“所居 脩行裡 ,粗樸庳陋,飲食儉狹,室無媵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儉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淺陋、狹隘
    指學識或見解不夠廣博,帶有貶義。例如《世說新語·文學》中提到“事事拟學,而不免儉狹”,批評機械模仿導緻思想局限。

  2. 儉薄不豐
    形容生活簡樸、物質匮乏。如《新唐書·劉晏傳》記載劉晏居所“粗樸庳陋,飲食儉狹”,強調其生活清貧。

二、其他釋義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斤斤計較、小氣吝啬”,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讀,需謹慎使用。

三、使用注意

建議參考《世說新語》《新唐書》等原典例句,以準确理解詞義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儉狹(jiǎn xiá)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兩個字。“儉”是指節約、節儉的意思,“狹”則表示狹窄、狹隘的含義。整體而言,“儉狹”形容一個人思想、心胸狹窄,不寬容他人,缺乏開放的心态和寬廣的視野。 拆分部首和筆畫來看,助記可以将“儉”拆成兩部分: “人”字旁和“價”字旁,合起來表示一個人在價值觀上的約束和抑制;“狹”則有“犭”部和“夾”部,暗指身體或者心境狹小。 “儉狹”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孟子》。其中有一章稱為《離婁下》,記載了王與婁下的對話,讨論了為政的道德與原則。婁下問王:“王好以儉狹聞名!何以做到的?”王答道:“不先侮鄰。”從而形成了“儉狹”的固定用法和詞義。 關于漢字的古時候寫法,古代人常使用一種叫做“篆書”的字體書寫。按照篆書的風格,可以将“儉狹”寫成“辶狹”。在簡化字推廣後,現在常用的簡體漢字書寫成“儉狹”。 來看一下“儉狹”的一些例句。比如可以說:“他隻注重自己的利益,對他人的困境漠不關心,真是個儉狹之人。”或者“眼界狹窄是儉狹思想的體現。” 除了“儉狹”,還有一些與其意思相關的詞彙。比如“偏狹”就表示偏執、固執和思想狹隘;“心胸狹窄”則表示一個人心胸狹窄,不容忍他人;“小心眼”指一個人思想狹窄,計較小事。 與“儉狹”相反的詞彙有很多,比如“開放、豁達、寬容”等詞彙,它們表示一個人的思想比較寬廣、豁達,不拘泥小節和個人利益。 總體而言,“儉狹”形容一個人心胸狹窄、思想狹隘,對他人不寬容、缺乏包容性。這種态度常常會導緻人際關系的緊張和不和諧。然而,我們應當努力拓寬自己的思維和眼界,做一個開放、寬廣和包容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