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六齋的意思、六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六齋的解釋

指六齋日。陰曆每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佛教認為此六日是“惡日”,應持齋修福。見《大智度論》卷六五。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大統寺》:“至於六齋,常有中黃門一人,監護僧舍,襯施供具,諸寺莫及。”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普令百姓,俱稟六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縛喝國》:“凡此三物,每至六齋,法侶成會,陳設供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六齋(liù zhāi)是佛教術語,特指佛教信徒每月持齋戒的六個特定日子。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方面:

  1. 基本定義

    指佛教在家信徒(居士)于每月特定的六個日子遵守“八關齋戒”,即過近似出家人的生活,以清淨身心、培養善根。這六個日子稱為“六齋日”。

  2. 具體日期

    根據佛經記載和傳統,六齋日通常指農曆每月的:

    • 初八日
    • 十四日
    • 十五日
    • 二十三日
    • 二十九日
    • 三十日(若逢小月則為二十八日、二十九日)

      來源依據主要為《四天王經》、《大智度論》等經典。

  3. 宗教意義

    持六齋的目的在于:

    • 修習戒律:通過一日一夜持守八關齋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不坐高廣大床、不著華鬘香油塗身、不歌舞伎樂故往觀聽、過午不食),培養自律與清淨心。
    • 積累功德:佛教認為在這些日子持戒、布施、誦經,功德增長殊勝。
    • 消災祈福:傳統認為四大天王會在齋日巡視人間,記錄衆生善惡,持齋可獲福免災。
  4. 文化影響

    “六齋”概念自印度傳入中國後,與本土文化融合:

    • 成為漢傳佛教居士重要的修行方式之一。
    • 影響了中國民間的齋戒習俗,部分民俗活動或素食習慣與之相關。
    • 衍生出“十齋日”(在六齋日基礎上增加初一、十八、二十四、二十八日)等相近概念。

參考資料: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文物出版社, 1984.

[^]: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複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 https://ccdc.fudan.edu.cn (該平台提供權威文化數據)

[^]: 龍樹菩薩. 大智度論. (載于《大正新修大藏經》第25冊)

網絡擴展解釋

“六齋”是佛教術語,指農曆每月特定的六個持齋修福日,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1.基本定義

六齋指每月農曆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若逢小月則為廿九日)。佛教認為這些日子是“惡日”,易生災禍,需通過持齋(素食、戒殺生等)、誦經等方式修福消災。

2.佛教背景

3.曆史文獻記載

4.現代意義

如今,部分佛教信徒仍遵循六齋日持齋的傳統,尤其在漢傳佛教中保留相關儀軌。例如,持齋期間需過午不食、不殺生、不享樂等。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修持方法或經典依據,可參考《大智度論》或佛教儀軌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君子頒朔陂隴不成文法草測陳請尺樹寸泓出廠價格賜直待選帝運恩榮并濟發精訪覽非此即彼風錘高級語言耕灌烘影後鎮黃發皇雅竭忠寄形告存可憐見快刀斷亂麻臉殻子利索輪郭落葵漫崗面相捏兩把汗樸騃霹拍謙恭奇怪輕津輕荑窮途落魄棄業變産卻掃三折沙汭深切師父十室衰羸歲稔鎖骨觀音貼體通本外源河望柱文襄香薷飲相撞嘯吒風雲小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