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螺钿。又稱螺甸。我國一種傳統手工藝品,用貝殼或螺蛳殼薄片鑲嵌在木器、漆器表面,做成有彩色光澤的花紋或圖形。 崔左夫 《錢塘風雨》:“然後拿出一隻精緻的嵌羅甸的盒子,盒子上鑲着一對楚楚的仕女。”參見“ 螺鈿 ”。
(2).古國名。地當在今 貴州省 中部。 明 田汝成 《炎徼紀聞·奢香》:“ 火濟 者, 蜀漢 時佐丞相 亮 ,刊山通道,擒 孟獲 有功,封 羅甸國 王。”
“羅甸”一詞包含多重含義,需結合語境和曆史背景進行解釋:
指螺钿(又稱螺甸),是中國傳統裝飾工藝,使用貝殼或螺蛳殼薄片鑲嵌在木器、漆器表面,形成彩色花紋。這種工藝以材質光澤和精細圖案著稱,常見于古代器物中,例如《錢塘風雨》中描述的“嵌羅甸盒子”。
古國名
唐代至元代,貴州中部曾存在名為“羅甸”(或羅殿國)的政權,其範圍覆蓋今貴州西部及中部,南宋時期與廣西通商,元朝時被納入行政管轄體系。
現代縣名
現為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轄縣,原稱“羅斛”,因地形似古代量器“斛”得名,1930年更名羅甸縣。其地理位置特殊,東接廣西,境内以亞熱帶氣候為主,2020年退出貧困縣序列,常住人口約25.8萬。
羅甸縣現以“康養湖城”著稱,擁有喀斯特地貌、溶洞景觀和溫暖氣候,冬季平均氣溫15-20℃,是多民族聚居地(布依族、苗族等),兼具自然與人文特色。
羅甸是一個漢字詞語,常常指代貴州省的一個縣名,位于中國貴州省畢節市,是一個美麗的山區縣。也有時候可以用作人名。
羅甸的部首是⺮(zhú)和田(tián),其中⺮部表示竹子,田部表示稻谷。拆分成筆畫的話,羅包含7畫,田包含5畫。
羅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地名。具體的來源和曆史背景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繁體字中,羅甸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不會有改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具體的寫法需要參考曆史文獻和研究成果。
1. 我的家鄉是貴州省羅甸縣,風景優美,是一個旅遊勝地。
2. 他起初用羅甸作為筆名,後來改用了另外一個取名。
羅甸山、羅甸縣、羅甸鎮、羅甸村
目前沒有找到與羅甸近義的詞語。
目前沒有找到與羅甸反義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