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礀戶”。山谷中住屋。常用以指隱士所居。 唐 王勃 《詠風》:“驅煙尋礀戶,卷霧出山楹。” 唐 王維 《辛夷塢》詩:“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磵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唐 司空圖 《礀戶》詩:“礀戶芳煙接水邨,亂來歸得道仍存。”
“磵戶”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jiàn hù,其含義和文學應用可概括如下:
基本釋義
文學中的意象
該詞在唐詩中多次出現,例如:
異體寫法
也寫作“礀戶”,二者為通假字,如司空圖《礀戶》詩中的用法。
“磵戶”既是地理空間概念,也是文人寄托隱逸理想的文化符號,多用于古典詩文營造超脫世俗的意境。
磵戶(jīnlóu),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jīn lóu。磵戶的意思是指山洞或山崖邊上的洞穴,多用于形容山區的地貌特征。
磵(jīn):由“石”(shí)和“今”(jīn)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3個筆畫。
戶(lóu):由“戶”(hù)和“呂”(lǚ)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4個筆畫。
磵戶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楚辭·九辯》中,用以描繪山洞和山崖邊上的洞穴。在古代文學中,磵戶常被用來形容奇特的山山水水和隱蔽的地方。
砳戸
磵戶的古代漢字寫法有磈戶、磵戶等。
1. 這座山上有許多磵戶,可供遊客參觀。
2. 突然間,他藏身在一處磵戶中,逃過了追捕。
磵戶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詞,例如:
1. 磵戶洞(jīnlóu dòng):指洞穴内部的景象。
2. 磵戶懸崖(jīnlóu xuányá):指懸崖峭壁邊上的洞穴。
1. 峭壁(qiàobì)
2. 山洞(shāndòng)
平地(píngd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