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跨俗的意思、跨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跨俗的解釋

超越世俗。 晉 成公綏 《嘯賦》:“邈跨俗而遺身,乃慷慨而長嘯。”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卷上:“仗氣愛奇,動多振絶,真骨淩霜,高風跨俗。”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評彙一》:“ 綦毋 拾遺 潛 詩,舉體清秀,蕭蕭跨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跨俗,漢語複合詞,由“跨”與“俗”二字構成。《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超越世俗”,指突破常規禮法或庸常審美範疇的行為品格。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南朝文學批評家鐘嵘的《詩品》,其評價嵇康詩作“托喻清遠,良有鑒裁,亦未失高流矣”即暗含跨俗特質。

從構詞邏輯分析,“跨”作動詞時含跨越、淩越之義,《說文解字》釋為“渡也”;“俗”在《康熙字典》中訓作“習也”,指代社會普遍遵循的習俗規範。二字結合後形成動賓結構,強調對群體性行為模式的突破。如明代書畫理論中常用“跨俗之筆”形容超越時代流行風格的創作手法。

在現代語義層面,跨俗多用于褒義語境,既可用于形容人格特質(如:“先生為人跨俗,不慕榮利”),也可指藝術領域突破性創造(如:“敦煌壁畫色彩運用極具跨俗之美”)。需要注意的是,該詞與“脫俗”存在細微差異——後者側重脫離凡俗,而跨俗更強調主動超越的行為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跨俗”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uà sú,其核心含義為超越世俗、突破常規,常用于形容思想、行為或藝術創作中的獨特性和創新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跨俗”指跨越傳統社會習俗或常規思維模式,強調突破既定框架,展現與衆不同的特質。例如,形容某人的行為不拘泥于傳統,或藝術作品風格獨特時可用此詞。


二、詳細解釋

  1. 超越世俗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成公綏的《嘯賦》:“邈跨俗而遺身,乃慷慨而長嘯”,指通過長嘯之聲表達超脫世俗的心境。
  2. 高潔脫俗
    南朝鐘嵘在《詩品》中用“高風跨俗”評價詩人風骨,形容其品格與創作淩駕于世俗之上。
  3. 藝術創新
    明代胡震亨以“蕭蕭跨俗”描述詩歌的清秀脫俗,強調藝術表現中突破常規的美學追求。

三、使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跨俗”帶有褒義色彩,多用于強調積極意義的突破與創新,而非單純的标新立異。其古文用例豐富,現代語境中亦可靈活運用。

别人正在浏覽...

暗蔽癹骫邊業玢豳博鬻步态長念卻慮齒筵戳弄爨炙嵯峨當稅瘅疽镫花盯梢定向敵耦狄牙伏祭副署格林尼治獦牂貫渎晷緯桂序紅樹歌童回決蹇滻兼官重绂架勢駕轊連軏精色禁加九裂九牛去得一毛咎氏爛若披錦亮油油六道六宇駱駝絨面向對象的語言眯縫墨梅匏簧平貧女譜氏情虛勤慎三停霎眼市暨什器調詞架訟同歲生望望溫生絶裾仙奏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