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俗的意思、跨俗的詳細解釋
跨俗的解釋
超越世俗。 晉 成公綏 《嘯賦》:“邈跨俗而遺身,乃慷慨而長嘯。”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卷上:“仗氣愛奇,動多振絶,真骨淩霜,高風跨俗。”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評彙一》:“ 綦毋 拾遺 潛 詩,舉體清秀,蕭蕭跨俗。”
詞語分解
- 跨的解釋 跨 à 擡腿向前或向旁移動越過,邁過:跨進。跨入。跨度。 騎,兩腳分在器物的兩邊坐着或立着:跨馬。小孩跨着門檻。 超過時間或地區之間的界限:跨越。跨年度。跨國公司。 附在旁邊:跨院。 古同“胯”。
- 俗的解釋 俗 ú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俗尚。風俗。習俗。約定俗成(指某種事物是由群衆通過長期實踐而認定形成)。 大衆化的,最通行的,習見的:俗名。俗語。俗曲。雅俗共賞。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厭的:
網絡擴展解釋
“跨俗”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uà sú,其核心含義為超越世俗、突破常規,常用于形容思想、行為或藝術創作中的獨特性和創新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跨俗”指跨越傳統社會習俗或常規思維模式,強調突破既定框架,展現與衆不同的特質。例如,形容某人的行為不拘泥于傳統,或藝術作品風格獨特時可用此詞。
二、詳細解釋
- 超越世俗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成公綏的《嘯賦》:“邈跨俗而遺身,乃慷慨而長嘯”,指通過長嘯之聲表達超脫世俗的心境。
- 高潔脫俗
南朝鐘嵘在《詩品》中用“高風跨俗”評價詩人風骨,形容其品格與創作淩駕于世俗之上。
- 藝術創新
明代胡震亨以“蕭蕭跨俗”描述詩歌的清秀脫俗,強調藝術表現中突破常規的美學追求。
三、使用場景
- 人物評價:形容某人思想或行為不拘泥于傳統,如“他行事跨俗,常提出新穎見解”。
- 文學藝術:用于贊美作品風格獨特,如“這首詩真骨淩霜,高風跨俗”。
- 社會現象:描述突破常規的文化或社會現象,如“跨俗的設計理念引領潮流”。
四、補充說明
“跨俗”帶有褒義色彩,多用于強調積極意義的突破與創新,而非單純的标新立異。其古文用例豐富,現代語境中亦可靈活運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跨俗(kuà sú)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超越世俗、超脫塵世的意境。跨(kuà)代表超越、越過的意思,俗(sú)指世俗、塵世的事物。拆分部首和筆畫上,跨的部首為足,筆畫寫法為丿、一,俗的部首為人,筆畫寫法為亻、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跨俗的寫法是「踝俗」,其中的「踝」指的是足踝的部分,表示跨越、越過。隨着時間的推移,寫法逐漸簡化為現在的「跨俗」。
跨俗這個詞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跨俗」,繁體字保留了更多古代的字形特征,形态更加複雜。然而,隨着簡化字的推廣,現代标準的中文書寫已基本采用了簡化字,因此「跨俗」的寫法已經成為主流。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不同于現代。在古代文獻中,「跨俗」的寫法為「踝俗」,其中「踝」的形狀更加複雜,包含更多的筆畫。古代漢字的書寫形态多樣,有時會出現不同的字形。
例如,可以使用「跨俗」這個詞造句:他的作品充滿了跨俗的藝術感。這句話意思是他的作品超脫了塵世的束縛,具有一種超越世俗的藝術氣息。
在組詞方面,可以用「跨俗」組成以下詞語:跨俗人生(超脫塵世的人生态度)、跨俗趣味(超出常規的興趣愛好)、跨俗觀念(超越世俗的思維觀念)等等。
近義詞方面,可以用「超然」、「超脫」來替代「跨俗」。反義詞方面,可以用「俗套」、「俗氣」等詞語來表達相反的意義,表示符合常規、世俗的狀态。
總而言之,「跨俗」是一個描述超越塵世、超越世俗的詞語。它起源于古代漢字書寫,經過時間的演變,寫法逐漸變為現代的「跨俗」。在繁體中文中,寫法為「跨俗」。同時,它也可以用于組詞、造句等語言表達中,并有一些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以替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