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令公的意思、令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令公的解釋

對中書令的尊稱。中 唐 以後,節度使多加中書令,使用漸濫。《魏書·高允傳》:“於是拜 允 中書令,著作如故…… 高宗 重 允 ,常不名之,恒呼為令公。” 唐 趙璘 《因話錄》卷一:“禮緣人情,令公(指 郭子儀 )勳德不同常人,且又為國姻戚,自令公始,亦謂得宜。”《楊家府演義·太宗招降令公》:“ 太宗 見令公表表威儀,昂昂意氣,恰似猛虎形狀,乃大喜曰:‘朕得 太原 ,何如得令公也!’遂賜姓 楊 。” 清 恽敬 《吳城令公廟壁記》:“稱令公者,自 唐 之中葉,節度使累加中書、尚書令,其下皆以令公稱之,如 六代 之稱令君,後遂為節度使之稱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令公是中國古代對高級官員的尊稱,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官制演變 "令公"最初特指中書令,始見于《晉書·職官志》記載:"中書監令常管機要,多為宰相兼任"。唐代實行三省六部制後,中書令成為宰相正職,《舊唐書·職官志》明确記載"中書令之職,掌軍國之政令",因此獲得"令公"尊稱[參考《中國曆史大辭典》]。

二、泛化尊稱的擴展 自宋代起,該稱謂出現泛化現象。司馬光《資治通鑒》注雲:"唐中葉以後,節度使多加中書令,使用令公尊稱漸廣"。至元雜劇《單刀會》中,關羽亦被稱為"漢壽亭侯令公",說明此時已演變為對德高望重者的敬稱[參考《元曲選》]。

三、典型人物與文學意象 最著名的例證是唐代名将郭子儀,《新唐書·郭子儀傳》載其"進中書令,封汾陽郡王,時人尊稱郭令公"。這一形象在《醉打金枝》等戲曲中形成忠勇雙全的文化符號。明代《三國演義》第95回描寫"諸葛亮令公"的稱謂,則體現文學創作中的尊稱應用[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令公”是古代對中書令的尊稱,其含義和用法隨曆史演變有所擴展,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令公”由“令”(官職高)和“公”(尊稱)組成,最初專指中書令,即掌管機要文書的最高官職。例如北魏時期的高允因受皇帝器重,被尊稱為“令公”。

二、曆史演變

  1. 唐代泛化:中唐以後,節度使常被加封中書令頭銜,導緻“令公”稱呼逐漸泛濫,如名将郭子儀因功勳卓著獲此尊稱。
  2. 宋代擴展:後世将“令公”用于尊稱地位顯赫的官員或武将,如《楊家府演義》中楊業(楊繼業)被稱為“楊令公”。

三、用法特點

四、相關文獻

主要見于《魏書·高允傳》《因話錄》《楊家府演義》等典籍,反映了該詞從官職尊稱到社會泛稱的演變過程。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的詳細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暴徵閉心傳雞楚甸慈柔大衛·科波菲爾打閑隄繇動員斷交敦壯反覆手方教斐亹風行草偃鳳音隔片割乳廬墓廣大教化主官戲詭和孩名喉吻楎椸貨器價末經風雨見世面金芝隽聲看牌連根拔兩盡聯骞粒米狼戾陸賈、郦生農貿市場暖翠偏修疲薾前兒輕死傾箱倒箧寝夢去太去甚如癡如狂膳部山洪飾智霜吹四海鼎沸撕開拖人落水王陽道韋絝窩弓渦旋下次閑良官先入為主犀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