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sistant general;subordinate general] 副将;專任一方的将領
副将。《尉缭子·兵教上》:“自什以上,至於裨将,有不若法者,則教者如犯法者之罪。”《漢書·項籍傳》:“ 梁 為 會稽 将, 籍 為裨将。” 顔師古 注:“裨,助也,相副助也。”《明史·楊璟傳》:“ 永州 久不下,令裨将分營諸門,築壘困之。”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的家庭》:“當庚子年 大沽 失守,鎮守 大沽 的 羅提督 自盡殉職時,我的爸爸便正在那裡作他身邊一員裨将。”
“裨将”是古代軍事體系中的專有名詞,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定義
指副将或輔助主将的将領,屬于軍隊中的次級指揮官。
職責
協助主将制定戰略、指揮士兵,甚至代行主将職能。例如《史記》記載項羽曾為會稽守的裨将,負責平定周邊縣城。
現代語境中,“裨”字多用于“裨益”(指有益處),而“裨将”一詞則保留在曆史文獻與成語中,比喻團隊中不可或缺的輔助角色。
注:需注意“裨”的讀音易錯,正确發音為pí,常見誤讀為“bì”或“bǐ”。
《裨将》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是指在軍隊中負責裨益、輔佐将領的官員。
《裨将》的兩個字分别由“衣”部和“寸”部構成。
《裨》的部首是“衣”,總共有8畫。
《将》的部首是“寸”,總共有10畫。
《裨将》是古代軍隊中的職位,出自古代典籍《周禮·司馬·裨鹽·攝司馬》。
《裨将》的繁體字為《裨將》。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所以《裨将》在古時候的寫法也有所變化。
古代《裨将》的寫法為「裨將」。
1. 他在戰場上表現出色,被晉升為裨将。
2. 裨将的任務是輔佐将領,提供戰術和戰略建議。
3. 他的職位并非将領,而是裨将,但他在軍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裨益、裨福、裨補、裨賜。
副将、副官、輔佐。
主将、統帥、将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