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表明衆人的事功。《書·益稷》:“惟帝時舉,敷納以言,明庶以功,車服以庸。” 孔 傳:“明之皆以功大小為差。” 孔穎達 疏:“明顯衆人所能,當以功之大小。”後用以指衆人。 南朝 陳 徐陵 《與楊仆射書》:“吾雖不敏,常慕前修,不圖明庶有懷,翻其以此量物。”
(2).見“ 明庶風 ”。
“明庶”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進行解析,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表彰衆人功績
源自《尚書·益稷》:“明庶以功,車服以庸”,指通過功績大小來彰顯衆人的能力,後引申代指“衆人”。例如南朝徐陵在書信中引用此詞表達對賢者的推崇。
指代“明庶風”
古代将東風稱為“明庶風”,象征春日的和煦之風,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庶”本身有“衆多”“平民”“旁支”等義(如“庶民”“庶子”),在“明庶”中更偏向“普通群體”或“廣泛性”的引申。
“明庶”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既可表達對智慧的贊美,也可指代群體或自然現象。
《明庶》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民普遍或大衆化的知識。下面将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明庶》由“日”(部首)和“床”(庶字的聲旁)組成,共有9個筆畫。
《明庶》一詞最早出現于《孟子·告子下》:“知人者明庶。”其中“明庶”表示對人民的了解和理解。
《明庶》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庶字寫作“龍”或“龍子”,其中“龍”表示龍的意思,也與人民數量衆多的特點相對應。
1. 他廣泛涉獵各種學科,對于大衆文化非常明庶。
2. 這個教授有深厚的學術造詣,卻缺乏與普通人交流的明庶。
- 明智:聰明睿智。
- 庶常:普通的常規或樂府音樂。
- 由庶:由民衆或大衆。
普通、廣泛、常人、一般、衆多。
精英、特殊、少數、個别、非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