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帶着露水。 隋炀帝 《四時白紵歌·東宮春》:“含露桃花開未飛,臨風楊柳自依依。” 後蜀 顧夐 《臨江仙》詞:“砌花含露兩三枝,如啼恨臉。” 元 馬臻 《海棠》詩:“殷紅含露卧朝寒,疑是春工畫未乾。”
(2).口銜露水。 晉 王嘉 《拾遺記·唐堯》:“羣仙含露以潄,日月之光則如暝矣。”
“含露”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字面解釋
拼音為hán lù,指物體表面附着露水 的狀态,常用于描述清晨植物或花朵被露水浸潤的景象。例如:“砌花含露兩三枝”(後蜀·顧夐《臨江仙》)。
引申含義
也可表示“口銜露水” 的動作,多見于古籍中,如《拾遺記》記載“群仙含露以潄”。
詩詞中的意境
常用于描繪自然景物,如隋炀帝詩句“含露桃花開未飛”,元人馬臻詠海棠“殷紅含露卧朝寒”,通過露水烘托清新、嬌柔之美。
現代用法
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創作,例如:“霧氣升騰,百花含露”(例句)。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引用或詩詞賞析,可查看、6等來源。
含露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物體表面上含有露水的情況。露水是在夜晚或清晨氣溫降低時,空氣中水蒸氣凝結成液态水珠并附着在物體上的現象。
含露的拆分部首是⺥部,它是漢字的基本組成部分,代表了含義上的一類。
含露的總筆畫數為11畫。
含露來源于《詩經·魏風·無衣》:“采莞秋婵娟,含露懷佳冤。”這裡指的是采集艾草的女子,草上含有露水。後來,含露逐漸演化為形容物體上含有露水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含露的寫法為「含露」。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含露的寫法可以有多種變體,常見的有「蒾」和「萟」。這些寫法也都表示物體上含有露水。
1. 早晨起來,綠葉上還殘留着含露的水珠,宛如明珠一般。
2. 草地上的鮮花都浸泡在含露的清涼中,顯得格外嬌豔。
其他與露水、水珠有關的相關詞語,如露珠、露水、露天等。
近義詞:水珠、露珠、露水
反義詞:幹燥、無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