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身處世。《孔子家語·五儀解》:“智士仁人,将身有節,動靜以義。”
“将身”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立身處世
源自《孔子家語·五儀解》:“智士仁人,将身有節,動靜以義。”此處“将身”指以自身為準則,強調修身立德、言行合乎道義,體現智者和仁者的處世态度。
以身作則
成語用法中,“将”意為“拿出、使用”,“身”指自身,合起來表示以行動示範,影響他人。
親自行動
在古代白話文學中,“将身”可表親自行動。例如《五代史平話》中“将身奔入莊門”、《大宋宣和遺事》中“将身在逃”,均指人物親自移動或采取行動。
戲曲中的特殊用法
在京劇中,“将身”常出現在唱詞中,如《三家店》的“将身兒來至到大街口”,此處意為“來到某處”,通過動作表達場景轉換。
将身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将自己的身體投入到某個特定的情境或任務中去。
将身的部首是人字旁,拆分成“手”和“身”兩個部分。
将身的總筆畫數為9畫。
将身源于《詩經·邶風·靜女》:“心之憂矣,得一人兮。其服還同,其心與我願乎?将我命取之,以終窮兮。”繁體字為將身。
在古代文獻中,将身也可以被寫作“將身”或“將身”。
他毅然決然地将身投入到救災工作中。
将心比心、将計就計、将功補過
投身、融入、參與
退縮、逃避、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