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服官的意思、服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服官的解釋

(1).為官;做官。語本《禮記·内則》:“五十命為大夫,服官政。”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纂書改官》:“時 戴 、 邵 、 周 、 餘 、 楊 皆裡居,奉詔赴闕。 程 、 任 、 姚 則服官在朝者也。” 康有為 《大同書》丙部:“若夫優倡、皂隸并斥流外,原其執業太賤而身近官人,恐其轉瞬變化,即服官在上,以濁流雜清流,以賤人淩貴人耳。”

(2).官名。 漢 齊郡 臨菑 産纨縠, 陳留郡 産錦鍛,各設置服官,專掌宮廷衣着供應。在 臨菑 也稱三服官,因供應春夏冬三季衣服而得名。《漢書·元帝紀》:“罷角抵、 上林 宮館希禦幸者、 齊 三服官。” 顔師古 注引 如淳 曰:“《地理志》曰 齊 冠帶天下。 胡公 曰服官主作文繡,以給衮龍之服。”

(3).泛指主制禦服官員。 宋 曾鞏 《進奉熙甯八年同天節銀絹狀》:“敢薦服官,用參庭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服官”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動詞)

指擔任官職、處理政務,源自《禮記·内則》中“五十命為大夫,服官政”的記載,意為五十歲可任大夫之職,參與國家政事。清代文獻如《霞外攟屑》中也沿用此意,例如“奉詔赴闕”即指受命為官。


二、漢代官制(名詞)

作為漢代專設的宮廷機構,主要職能是供應皇室服飾:

  1. 地域分布:設于齊郡臨菑(産纨縠)和陳留郡(産錦緞),分别負責不同材質的禦用衣物制作。
  2. 三服官:臨菑的服官因需供應春、夏、冬三季服飾而得名,其職責包括“主作文繡,以給衮龍之服”(如淳注《漢書》)。

三、泛指禦服官員

唐宋時期擴展為泛指掌管皇家服飾的官員。例如宋代曾鞏在《進奉熙甯八年同天節銀絹狀》中提及“服官”,即指負責禦用織物的官吏。


“服官”既指代官職行為(動詞),也特指漢代宮廷機構(名詞),後衍生為禦服官員的統稱。需結合具體文獻判斷其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漢書》等原典或權威曆史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服官這個詞,指的是擔任官職時所穿戴的服裝。它的拆分部首是衣和官,并且共有11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古時候,官字的寫法為“臣”和“宀”組合,表示一個人在屋子裡做官。而服字則是将“衣”放在“蔔”的下面,表示穿着衣物。所以,合在一起就是穿戴官服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服官”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官字的古代寫法中,“臣”的下方加上一橫表示一個官員。而“服”字的古代寫法中,“衣”字的上部分加上一個點,表示衣物的披挂。 例句:他穿着華麗的服官出席了重要會議。 一些與“服官”相關的詞組包括:官服、冠服、袍服。 近義詞有:官袍、官服、裝束。 反義詞可以是平民服飾。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可以再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