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埋羹太守的意思、埋羹太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埋羹太守的解釋

明 人對 洪武 末 甯波 知府 王琎 的稱號。《明史·王琎傳》:“﹝ 王璡 ﹞自奉儉約,一日饌用魚羹, 璡 謂其妻曰:‘若不憶吾啖草根時耶?’命撤而埋之,人號‘埋羹太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埋羹太守”是明代對甯波知府王琎的稱號,源于他清廉節儉的事迹。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典故來源

王琎在洪武末年任甯波知府時,某日餐桌上出現魚羹,他立即對妻子說:“難道你忘了我們曾吃草根的日子嗎?”隨後命人将魚羹撤下埋掉。此事傳開後,百姓稱他為“埋羹太守”,以贊頌其克己奉公的品格。

二、人物背景

王琎是山東日照人,博通經史,尤精《春秋》。早年任地方教授,後因賢能被薦為知府。他生活儉樸,常夜讀至四更,并親自督促學子讀書。

三、象征意義

該稱號成為清廉官吏的代稱,體現以下特質:

  1. 自律克己:即便有條件改善生活,仍堅守樸素;
  2. 以史為鑒:通過埋羹行為警示家人不忘艱苦過往;
  3. 移風易俗:任内曾大力整頓淫祠,推行教化。

四、文獻記載

《明史·王琎傳》明确記錄此事,清代學者萬斯同亦作詩贊其“清且賢”。需注意,個别低權威性網頁(如)對此成語的“誤解”釋義不準确,主流觀點均以清廉為核心。

該成語通過具體事例,生動展現了中國古代官員“儉以養德”的價值觀,具有鮮明的道德教化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埋羹太守

《埋羹太守》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掌握權力的官員收受賄賂,而對貪污行為視而不見,甚至親自參與其中。

拆分部首:埋(土字旁) 羹(羊字旁) 太(大字旁) 守(宀字旁)

拆分筆畫:

來源:

《埋羹太守》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小說《儒林外史》中。該小說描寫了一位太守為了自己的私利而任用賄賂他的人的故事。這個故事反映了當時官場腐敗的現象,因此成為了後來形容官員貪污受賄的成語。

繁體寫法:埋羹太守

古時候漢字寫法:埋羹太守

例句:

這位官員因為接受了賄賂和參與貪污活動,被人們稱為一個埋羹太守

組詞:埋伏、冤案、太陽、守法

近義詞:貪官、賄官

反義詞:廉潔、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