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修習研究。《左傳·宣公十六年》:“ 武子 歸而講求典禮,以脩 晉國 之法。”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顔光祿》:“凡講求至理,曾不折以聖言,多採譎怪,以相扶翼,得無似以水濟水邪?” 宋 陳亮 《江河淮汴策》:“然其議臣之講求,若東流北流之説, 賈生 、 韓生 之論,雖或足以為一時之便利,揆之古義,是皆汩陳其五行者也,烏足以動天而回河乎!”
(2).追求;重視。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十六:“因為講求快速,行書比楷書更多用處。” 沙汀 《困獸記》十二:“他是很講求實際的,可是别人卻也并不虛華。”
“講求”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修習研究
最早見于《左傳·宣公十六年》,原文為“武子歸而講求典禮,以脩晉國之法”,指對禮儀、法度的深入學習和探讨。這一用法帶有學術性和系統性,強調對事物的鑽研。
追求、重視
現代用法中,“講求”更側重強調對某方面品質或效果的主動追求,例如:
通過不同時期的文獻和現代用例可以看出,“講求”從古典的學術鑽研逐漸演變為對實用性、效果的強調,體現了語言與社會需求的互動。
講求(jiǎng qiú)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它由“言”和“求”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2個筆畫。
講求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孔子家語》這本書中。在繁體字中,“講”字的字形稍微有所差異,多數使用“講”字。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講求為例,古代的寫法是“講求”,其中的“言”字從上到下寫成“⺈”,“求”字則由左至右書寫。
1. 這個項目的成功與否,講求嚴謹的計劃和有效的執行。
2. 他在工作中一向講求細節,從不敷衍了事。
3. 這家餐館的特色是講求原汁原味的食材。
講究、講台、要求、講話、求學
注重、重視、慎重、講究
草率、馬虎、隨便、不講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