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庸關是中國古代長城的重要關隘,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地理位置
居庸關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地處兩山夾峙的深谷中,是連接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的咽喉要道,自古為兵家必争之地。
名稱來源
“居庸”取自“徙居庸徒”,源于秦始皇修築長城時遷居囚犯、士卒和民夫于此的典故。漢代正式定名“居庸關”,三國至唐代曾改稱西關、納款關、薊門關等,明代恢複原名,并列為“京西四大名關”之一。
戰略地位
居庸關是長城沿線最險要的關隘之一,素有“天下第一雄關”“天下九塞之一”之稱。其地形險峻,“絕谷壘石,路才容軌”,可有效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南侵,尤其在明朝成為京師西北的最後防線。
防禦體系
明代徐達、常遇春主持修建現存關城,包括城牆、敵樓、月城等設施,并與永甯城、懷來縣形成掎角之勢,構成縱深防禦體系。
建築特色
關城橫跨翠屏山與金櫃山,融合軍事防禦與生活功能,配套衙署、廟宇、儒學等設施,展現明代軍事建築的精湛技藝。
文化象征
居庸關不僅是軍事要塞,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節點,承載了戰争與和平的曆史記憶,象征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堅韌。
“居庸關”一詞既指具體的關隘建築,也引申為險要關口的代稱。其名稱、曆史與功能共同構成“控扼咽喉、拱衛京畿”的文化意象,是中國古代軍事史和建築史的縮影。
居庸關,是指位于中國北京市延慶區境内的一座古代關隘,也是中國北方的重要關隘之一。關名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關隘所在的位置在居庸之地,故稱為居庸關。另一種說法是因為關城周圍有多處廟宇,有居廟堂之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居》:部首是貝,總筆畫數為8。
《庸》:部首是廣,總筆畫數為7。
《關》:部首是關,總筆畫數為6。
來源:居庸關始建于明朝,曾是中國北方重要的軍事防線,用以阻擋入侵者進入北京地區。關内有關陵、寶音佛寺等著名景點,至今仍吸引着衆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繁體字:居榮關。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暫無相關資料。
例句:
1. 居庸關是連接京城和北方的重要通道。
2. 我們一行人沿着居庸關的石階向上攀登。
組詞:居住、庸俗、關于、關隘。
近義詞:懷柔關、崇禮關。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