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括介紹《詩經》詩篇大意的文字。 清 崔述 《讀風偶識》卷一:“餘見世人讀《詩》,當初學時,即取詩柄連經文合讀之。”自注:“ 朱子 集傳略説本篇大意者,俗謂之詩柄。”
“詩柄”是一個古代文學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要點理解:
“詩柄”指概括《詩經》詩篇大意的文字,主要用于對《詩經》内容的簡要說明。該詞源自清代學者崔述的《讀風偶識》,其中提到朱熹(朱子)在《詩集傳》中對詩篇大意的總結部分被稱為“詩柄”。
“詩柄”是古代《詩經》研究中的術語,強調對詩篇核心内容的提煉,體現了傳統經學注釋的簡潔性與實用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讀風偶識》及朱熹《詩集傳》原文。
《詩柄》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指的是詩文的主題、題材或中心思想。
《詩柄》的第一個字是“詩”,它的部首是“讠”(讠是漢字拆分中表示言語的部首),總共有4畫。第二個字是“柄”,它的部首是“木”(木是漢字拆分中表示木材的部首),總共有9畫。
《詩柄》一詞最早出現于《周禮·大宗伯·東門戶》:“取其正體,文柄其用;決疑治亂,訪于詩柄。”古代人們認為詩文的核心就像是一把引導和支撐詩文的柄,因此形成了這個詞語。
在繁體字中,《詩柄》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根據古代漢字的演變和變體,在古代寫法中,詞語《詩柄》可能會采用不同的字形,例如“詩柄”、“詩柄”等,但發音和意義均相同。
1. 這首詩的《詩柄》是描寫大自然的美麗與壯麗。
2. 他的詩歌都以愛情為《詩柄》。
3. 該篇文章的《詩柄》在于抒發了對家鄉的深情。
組詞:詩篇、文柄、詞章
近義詞:主題、中心思想、題材
反義詞:詩散、無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