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拟讬的意思、拟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拟讬的解釋

亦作“ 拟托 ”。1.模拟假托。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既自難幹,加意氣拟託,蕭然自得,四坐莫不厭心。”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二》:“凡詩之言安得者,皆不可得,而設或拟托之詞也。” 劉大傑 《中國文學發展史》第八章三:“如無名氏的《古詩十九首》以及拟托的 蘇 李 詩一之類的作品,大概也就在這時代産生了。”

(2).比附。 唐 李峤 《上高長史述和詩啟》:“拟託非倫,揣摩增靦。”

(3).打算委托。 唐 秦韬玉 《貧女》詩:“蓬門未識綺羅香,拟託良媒益自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拟讬”(拼音:nǐ tu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

一、核心釋義

  1. 模拟假托
    指通過模仿或虛構來表達某種意圖。例如古代文學中“拟托蘇李詩”的創作手法,即假托蘇武、李陵之名創作詩歌。
    引證: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提到“意氣拟託,蕭然自得”,即通過模拟寄托情感。

  2. 比附
    指将事物進行類比或間接關聯,帶有修辭色彩。例如明代謝肇淛在《五雜俎》中解釋詩歌中“安得”等詞實為“拟托之詞”,即以虛指代實。

  3. 打算委托
    字面意義為計劃委派事務,但在實際文獻中使用較少,具體用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二、結構與用法

三、應用場景

多見于古典文學和文論,如:

四、注意事項

以上解釋綜合了多個低權威性網頁的文獻片段,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世說新語》等權威古籍進一步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拟讬》的意思

《拟讬》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模仿或模拟寄托。其含義指通過模仿或模拟來表達或傳達某種思想、情感、感受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拟讬》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手(扌)部和言部(讠),它們分别代表手和言語。根據《康熙字典》,此字的總筆畫為15畫。

來源與繁體

《拟讬》在現代漢語中屬于少見詞彙,多用于文學創作、修辭手法等。繁體字為「擬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拟讬」的寫法可為「擬託」、「議託」或「議托」等,這些寫法在古代文獻中也有所見。

例句

1. 他通過《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角色,拟讬出了自己的心情。
2. 這位作家用生動細膩的描寫,成功地拟讬了一幅美麗的鄉村風景。

組詞

衍生詞:拟讬性、拟讬主義、拟讬化。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模拟、借喻、比拟。
反義詞:真實、原貌、真實描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