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論宗教經典,宣傳教義。 元 鄭廷玉 《忍字記·楔子》:“有上方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羅漢,不聽我佛講經説法,起一念思凡之心。”《四遊記·玉帝起賽寶通明會》:“到今日來, 靈山 興旺,今十大弟子,講經説法。”
“講經說法”是一個源自佛教文化的成語,現多用于形容引經據典、深入闡釋道理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講解宗教經典、宣揚教義,後引申為引經據典地談論或論證觀點。該詞強調通過權威典籍的引用和系統性闡述來傳達道理。
屬聯合式成語,作謂語或賓語使用,常見于中性語境()。
如需查看具體文獻例句(如《四遊記》《忍字記》原文),可參考、6、7的古典文學出處。
《講經說法》是一種常用于佛教文獻以及其他宗教文獻中的詞語,指的是解釋和闡述經典内容的行為。在佛教中,僧人通常會講授經典,解讀其中的教義和修行方法,以幫助信衆更好地理解和實踐佛法。
《講經說法》這個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講經(jiǎng jīng)和說法(shuō fǎ)。其中,“講”字的部首為讠,筆畫數為7;“經”字的部首為亠,筆畫數為8;“說”字的部首為讠,筆畫數為7;“法”字的部首為水,筆畫數為8。
《講經說法》一詞最早來源于佛經。在佛教經典中,經常會提到諸如“尊者講經說法”、“佛陀講經說法”等表述,意為*********将經文進行解釋和講述,使衆生得以借助智慧與福報。
《講經說法》的繁體字形為「講經説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講經說法》可以用古代漢字寫作「講經説法」,其中的「講」字在古代寫作「講」,「經」字在古代寫作「經」,「説」字在古代寫作「説」,「法」字在古代寫作「法」。
1. 他專注地講經說法,信衆們聚精會神地聆聽着。
2. 每天早晨,寺廟裡都會舉行一場盛大的講經說法的儀式。
1. 講解經典
2. 說教法言
3. 解說佛義
1. 解經明法
2. 開示導引
3. 指教釋義
1. 默聽默修
2. 閉口禅修
3. 靜心默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