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何曾的意思、何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何曾的解釋

[never] 反問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會成為總統?

詳細解釋

(1).為何,何故。《孟子·公孫丑上》:“爾何曾比予於 管仲 ?” 趙岐 注:“何曾,猶何乃也。” 宋玉 《九辯》:“何曾華之無實兮,從風雨而飛颺?”《詩·大雅·雲漢》“胡寧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漢 鄭玄 箋:“天何曾病我以旱?曾不知為政所失,而緻此害。”

(2).何嘗;幾曾。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昔日遊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 唐 王昌齡 《九日登高》詩:“謾説 陶潛 籬下醉,何曾得見此風流?” 宋 蘇轼 《和寄無選長官》詩:“自古山林人,何曾識機巧?” 劉大白 《石下的松實》詩:“﹝松實﹞不知何時被壓着一塊大石。何曾沒有生機?隻是橫遭抑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何曾”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反問語境,表達“未曾”或“何嘗”的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反問表示未曾
    用反問語氣強調某事從未發生或存在,相當于“幾時曾經”“何嘗”。

    • 例1:曹丕《與吳質書》:“昔日遊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意為:過去相處時,何曾片刻分離?)
    • 例2:劉大白《石下的松實》:“何曾沒有生機?隻是橫遭抑塞!”
  2. 古義:詢問原因
    在早期文獻中,偶作疑問詞,意為“為何”“何故”,但此用法較少見。

    • 例:《孟子·公孫丑上》:“爾何曾比予于管仲?”(趙岐注:“何曾,猶何乃也。”即“為何竟拿我與管仲相比?”)

二、用法特點

三、近義辨析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強調“未曾”,如:“你何曾見過他如此慌張?”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何曾:詞義解釋

《何曾》是一個專指過去某一時刻的疑問詞組,表示詢問是否曾經經曆或發生過某件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何曾》的拆分部首是“言”和“曰”,筆畫總數是9畫。

來源和繁體

《何曾》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其中有一篇名為《小雅·何曾謂之》,正是這首詩賦予了“何曾”特定的含義。

在繁體中,可以用「何曾」來寫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對于《何曾》,在古代文獻中還存在多種不同的寫法,比如「㗭曾」、「訸曾」等。

例句

1. 我們何曾見過如此壯麗的風景?

2. 他們問我,我何曾有過這樣的經曆。

3. 曾經曆過磨難的人才更懂得生活的珍貴。

組詞

1. 曾經:指過去某一段時間内發生的事情。

2. 一曾:表示曾經隻出現過一次。

3. 曾輩:指上一輩或曆史上的人物。

近義詞

曾經、曾經過、曾經曆、曾有過

反義詞

從未、未曾、未經曆、未有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