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落韻的意思、落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落韻的解釋

出韻,不押韻。 後蜀 何光遠 《鑒戒錄·落韻貶》:“﹝ 李如實 ﹞恨朝廷久無牽復之命,裁落韻詩以譏之。” 宋 袁文 《甕牖閑評》卷五:“世多病此詩既押十虞韻,魚、虞不通押,殆落韻也。”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四:“曲甚好,隻是落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落韻”是漢語詞彙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術語,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1. 詩詞格律術語

在古典詩詞創作中,“落韻”指詩句押韻時脫離既定韻部規則的現象,屬于格律錯誤的一種。例如在平水韻體系中,若同一首詩内混用了不同韻部的字,即構成“落韻”。《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押韻不合規範”,常見于對仗工整的律詩或詞牌創作。這種現象與“出韻”“走韻”等概念相關,但具體差異體現在韻部跨越的幅度和創作規範上。

2. 方言特殊含義

在吳語等方言中,“落韻”可指語言發音偏離标準音系。例如清代語言學家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中提及,部分吳語地區将古漢語的閉口韻尾消失現象稱為“落韻”,反映了語音的曆史演變。現代方言學研究也将其用于描述音韻結構松散化的口語特征。

學術參考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落韻”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詩詞或韻文創作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詩詞或韻文在押韻時出現“出韻”現象,即未按照規定的韻部押韻,導緻韻律不協調。例如宋代袁文曾批評某詩“魚、虞不通押,殆落韻也”。

  2. 曆史用例

    • 後蜀何光遠《鑒戒錄·落韻貶》記載,李如實因不滿朝廷未恢複其官職,故意作“落韻詩”諷刺。
    • 清代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評價某曲“曲甚好,隻是落韻”,指出其韻律問題。
  3. 相關說明
    古代韻書對韻部劃分嚴格(如“魚”和“虞”分屬不同韻部),若混淆則視為落韻。現代創作中,因語音演變,部分傳統韻部限制已放寬。

  4. 應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批評,強調作品在聲律上的瑕疵,或作者刻意打破規則以表達特定意圖(如諷刺)。

該詞既指技術性錯誤,也可成為創作手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備盡奔播襒裂兵端兵戰步态側心車床車生耳出朝撢塵會等價連城締構玎玲珰琅東讨西征杜谏肥魚大肉蜂起雲湧焚靡拊胸跟究觀客國玺哈沓合祭皇祜昏醟架鼇焦瘁腳劃船截住即留旌輿靜智矜原據床拘拏兒撈攘礧落樂恺滿目凄涼梅花使梅潤腦瓢涅字盼念抛空敲打阙忘染愛塞人生币十二客石首城天物迢逓推衍委舍五服下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