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兵的意思、北府兵的詳細解釋
北府兵的解釋
指 東晉 孝武帝 時 謝玄 招募 徐 兖 二州骁勇而組成的一支精兵。 淝水 之戰,即以此軍為主力。《晉書·劉牢之傳》:“ 太元 初, 謝玄 北鎮 廣陵 ,時 苻堅 方盛, 玄 多募勁勇, 牢之 與 東海 何謙 ……等以驍猛應選。 玄 以 牢之 為參軍,領精鋭為前鋒,百戰百勝,號為‘北府兵’,敵人畏之。”
詞語分解
- 北的解釋 北 ě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與“南”相對:北方。北辰(古書指北極星)。北上(古代以北為上,後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與“南下”相對)。北極星(出現在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國
- 府兵的解釋 . 魏 晉 至 隋 唐 時軍府所屬之兵統稱府兵。《晉書·劉弘傳》:“ 弘 子 璠 追遵 弘 志,於是墨經率府兵讨 勱 。”參閱 谷霁光 《府兵制度考釋》第一章。.一種兵制名稱。詳“ 府兵制 ”。
網絡擴展解釋
北府兵是東晉時期由謝玄組建的一支精銳軍隊,因駐地“北府”(今江蘇鎮江)而得名,在抵禦外敵和鞏固政權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背景
北府兵是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謝玄招募徐、兖二州骁勇之士組建的軍隊。當時前秦統一北方,對東晉構成巨大威脅,朝廷急需軍事力量抵禦南侵。謝玄以鎮江(北府)為基地,整合北方流民和豪傑,形成戰鬥力極強的部隊。
2.組成與特點
- 兵源:主要來自北方流民和僑置州郡(如徐州、兖州)的骁勇之士。這些流民曆經戰亂,剽悍善戰,且多與北方政權有仇,士氣高昂。
- 訓練:謝玄注重嚴格訓練,以劉牢之等将領為骨幹,形成“百戰百勝”的戰鬥力。
3.重要戰役
- 淮南之戰(378年):北府兵首次參戰,以5萬兵力擊敗前秦10萬大軍,解彭城、淮陰之圍。
- 淝水之戰(383年):以8萬兵力對陣前秦百萬大軍,劉牢之率5000精兵奇襲獲勝,奠定戰役勝局,成為曆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4.曆史意義
- 軍事作用:北府兵是東晉抵禦北方政權的中流砥柱,其戰鬥力保障了南方政權的存續。
- 政治影響:後期北府兵逐漸脫離門閥控制,成為劉裕代晉建宋的軍事基礎,推動南朝政權更疊。
5.演變與衰落
北府兵在劉裕掌權後逐漸轉化為皇權直屬軍隊,南朝宋初仍保留部分建制,但隨着門閥政治瓦解和軍事制度變革,最終退出曆史舞台。
北府兵不僅是東晉軍事史上的傳奇,也是流民武裝與門閥政治結合的産物,其興衰反映了東晉至南朝軍事與權力結構的變遷。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北府兵(běi fǔ bīng)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來自或駐紮在北方府城的士兵。拆分部首是北(běi)和府(fǔ),北是指方向,府則表示城市或城堡。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軍事制度和地方行政區劃。
根據《說文解字》,北字的古時候寫法中,表示北方的象形圖案是一個指向上方箭頭。府字的古代寫法是一個房屋的圖案,表達了府城的概念。
寫成繁體字的北府兵分别是北府兵。北府兵在古代也可寫作北府兵。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這支北府兵在城牆上守衛了很多年。
2. 北府兵的精神讓人敬佩。
和北府兵相關的組詞有:
1. 城府(chéng fǔ):指人心思計的城市。
2. 兵器(bīng qì):指用于戰争的武器。
北府兵的近義詞有:
1. 禁軍(jìn jūn):指古代皇帝直接管轄的軍隊。
反義詞為:
1. 南府兵(nán fǔ bīng):指來自或駐紮在南方府城的士兵。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