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端硯上的一種圓形紋。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五:“硯品中,端石,人皆貴重之……或佳其有眼為端,或以無眼為貴……眼之品類不一,曰‘鸚哥眼’、曰‘鸜鵒眼’、曰‘了哥眼’、曰‘雀眼’、曰‘鷄翁眼’、曰‘貓眼’、曰‘菉豆眼’,各以形似名之。”
(2).比喻細孔。 宋 王安石 《三月十日韓子華招飲歸城》詩:“清明曉赴 韓侯 家,自買白杏丁香花。雀眼塗金銀蔑籠,貯在當庭呼舞娃。”
“雀眼”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端硯上的圓形紋路
指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的端硯表面天然形成的圓形紋理,屬于硯石中的“石眼”類别。這類紋理常以鳥類或動物命名,如“鹦鹉眼”“鹧鸪眼”等,而“雀眼”因其形似鳥雀的眼睛得名。宋代張世南在《遊宦紀聞》中記載,端硯的“眼”種類多樣,包括“雀眼”“貓眼”等,不同紋理影響硯台的價值。
比喻細小的孔洞
在文學作品中,“雀眼”可形容物品上的細微孔洞。例如,王安石的詩句“雀眼塗金銀蔑籠”中,用“雀眼”描述金銀器皿上的镂空雕花或細密孔洞。
補充說明
《雀眼》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的眼睛明亮有神,透露出智慧和機敏的光芒。
《雀眼》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隹和目,其中隹是表示鳥類的部首,目表示眼睛。這個詞一共有8個筆畫。
《雀眼》這個成語來自于《射雉圖》:畫中的人物眼神明亮有神,非常機敏,像雀鳥一樣敏捷。因此,後來人們用“雀眼”來形容人的眼睛明亮有神。
繁體字為「雀眼」,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中國,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雀眼》這個成語的古時候的寫法是「鵲眼」。
他的眼睛明亮有神,就像一對雀眼一樣。
補眼、鳥目、明眸、銳眼
鷹眼、犀利的眼睛、銳利的目光
迷蒙的眼睛、呆滞的目光、無神的眼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