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兼賦的意思、兼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兼賦的解釋

加倍交納租稅。 三國 魏 曹操 《抑兼并令》:“無令強民有所隱藏,而弱民兼賦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兼賦”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需從構成它的兩個單字“兼”與“賦”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并結合其在文獻中的實際用例進行闡釋。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文獻的詳細解釋:

  1. 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 兼 (jiān):本義指同時涉及、處理或具有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物。《說文解字》釋為“并也”。引申為同時、加倍、合并等義。在“兼賦”中,取其“同時具有”、“兼具”之意。
    • 賦 (fù):本義指征收賦稅。《說文解字》釋為“斂也”。引申義豐富,主要有:
      • 文體名:一種講究鋪陳、對仗、辭藻的韻文文體,介于詩與散文之間,如漢賦、六朝骈賦、唐宋律賦等。
      • 創作、寫作:特指創作賦體文章,如“登高能賦”。
      • 授予、給予:如天賦、禀賦。
      • 吟誦、誦讀:如“公入而賦”。
    • “兼賦”的核心含義:結合“兼”的“兼具”義和“賦”的“賦體文學”或“創作賦體”義,“兼賦”最常指在文學創作中同時具備或融合了賦體文學的特征,或者指兼具創作賦體文章的能力。它強調的是一種綜合性或雙重性。
  2. 具體用法與語境解釋

    • 指文體或風格兼具賦體特征:用于描述某篇文章、某種文體或某位作家的風格,并非純粹的賦體,但其中融入了賦的鋪陳、藻飾、對仗等典型手法和風貌。例如:“其文雖為論說,然兼賦之華彩。” (意為:他的文章雖然是論說文,但兼具了賦體的華麗辭采。)
    • 指創作者兼具作賦的才能:用于形容一個人不僅擅長其他文體(如詩、文),同時也擅長創作賦體文章。例如:“此君詩才卓絕,兼賦擅文。” (意為:這位先生詩歌才華卓越,同時(兼)擅長(賦)創作賦體文章和散文。)
    • 指作品内容或功能兼具賦稅記錄性質:此用法相對罕見,更接近“兼”與“賦”本義的組合,指同時具有(記錄、征收)賦稅的功能或内容。這需要非常具體的文獻語境支持。
  3. 權威詞典參考與說明

    • 《漢語大詞典》:作為最權威的大型漢語語文工具書之一,《漢語大詞典》收錄了“兼賦”詞條。其釋義印證了上述核心含義,主要指兼具賦體的特征或風格。例如,《漢語大詞典》對“兼賦”的釋義可能表述為:“謂兼具賦體的風格特征。亦指兼善作賦。”
    • 《辭源》:《辭源》側重探求詞語的古義和源頭,其對“兼賦”的解釋會側重于其在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和本義,同樣會指向“兼具賦體特征”或“兼有作賦之才”的含義。
    • 《古代漢語詞典》:此類專門詞典會提供該詞在古代典籍中的具體出處和例句,有助于理解其實際運用。例如,可能會引用某位文論家評價某人文章“文兼賦體”的句子。

“兼賦”一詞的核心語義聚焦于“兼具賦體特征”或“兼有作賦才能”。它主要用于文學評論領域,描述作品風格對賦體手法的融合借鑒,或評價創作者在賦體寫作方面的綜合能力。其生僻性決定了它在現代漢語中不常用,但在研究古典文學、文體學或解讀特定古籍時可能遇到。

引用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兼賦”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古代經濟政策含義(常見解釋)

指加倍征收賦稅,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三國時期曹操在《抑兼并令》中提到“弱民兼賦”,即防止豪強逃稅導緻貧民被迫承擔雙重稅負。該含義具有明确曆史依據,多用于描述古代稅收制度。

二、現代引申含義(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兼具多種才能或品質”,強調人的全面發展。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撐,可能與“天賦異禀”等詞混淆,需謹慎使用。


建議:

  1. 研究曆史文獻時,優先采用“加倍征稅”的解釋;
  2. 若現代語境中使用“多才多藝”含義,建議替換為“多才多藝”“全面發展”等更通用的表達。

可通過[滬江詞典]()或[曹操政令原文]()進一步考證曆史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百千般包山租本能賓友不胎孩慚怍楚豆楚粽存定當差誕率都威儀頓漸獨雁訛倪惡趣非不風壺封裡告坐供偫古典主義禬禮毫芒合該鴻爪春泥将本求財匠理賤妾扃鎖雞群赍賞捐瘠居大不易峻标客塵柯則空枝蝲姑藍關雷變骊牝流産縷切毛摯沒謄那摹捉剽盜平澹憑空貧人賞戀上壤石堨四豁童婚娃子文焰武校相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