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果謝落的枝條。 唐 王建 《山中惜花》詩:“遊絲纏故蕊,宿夜守空枝。” 唐 鄭谷 《搖落》詩:“夜來搖落悲,桑棗半空枝。”
“空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花果凋謝後殘留的枝條。常見于古典詩詞中,如唐代王建《山中惜花》的“宿夜守空枝”,鄭谷《搖落》的“桑棗半空枝”等,均通過空枝意象表達花葉零落後的蕭瑟景象。
字面含義
字面指植物在花落果謝後,僅剩光秃枝條的狀态,如《漢語大詞典》解釋為“花果謝落的枝條”。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常被用作季節更替、時光流逝或情感孤寂的象征。例如鄭谷用“桑棗半空枝”暗喻秋日蕭索,王建以“守空枝”表達對凋零之美的憐惜。
引申含義
部分詞典(如)提到其可比喻無實際意義的事物或行為,類似“華而不實”,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可通過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進一步查閱古籍例證。
《空枝》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代一個沒有結果或者效果的事物。常常用來形容某個行動或計劃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标。
《空枝》由兩個部首組成:空和枝。空作為左邊的部首,表示與空氣或者空白相關的含義。枝作為右邊的部首,表示與樹木或者植物的樹枝相關的含義。
總共有八個筆畫:空有三個筆畫,枝有五個筆畫。
《空枝》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中。最早的時候,空字的意思是指無所依附的事物。而枝字的意思是指樹木的分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兩個字合并并派生出了現在的《空枝》這個詞語。
使用繁體字書寫的《空枝》為「空枝」。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空枝》的寫法并不是十分規範統一。在不同的古代文獻和碑刻上,可能會有稍有不同的寫法,但總體來說,空字通常在左邊,枝字在右邊。
他的計劃最終成為空枝。
這次努力化為了一根枯萎的空枝。
空洞、枝繁葉茂、枝丫、枝節衆多
化為烏有、付諸東流
目标達成、圓滿完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