訛倪的意思、訛倪的詳細解釋
訛倪的解釋
乖邪貌。《莊子·天下》“謑髁無任,而笑天下之尚賢也” 唐 陸德明 釋文:“謑髁,訛倪不正貌。”
詞語分解
- 訛的解釋 訛 (訛) é 錯誤:訛字。訛誤(文字、記載錯誤)。訛謬。訛傳(俷 )。以訛傳訛。 敲詐,假借某種理由向人強迫索取財物或其他權利:訛詐。 謠言:訛言(a.詐僞的話,謠言;b.胡言亂語)。 感化,變化:
- 倪的解釋 倪 í 端,邊際:端倪(頭緒)。 弱小,小孩:旄倪(“旄”,年老, * 十歲的年紀。“旄倪”,即老幼)。 分際:天倪(自然之分際)。 傲慢:“力罷,則不能毋堕倪”。 姓。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
網絡擴展解釋
“訛倪”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語,其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 讀音:é ní(注音:ㄜˊ ㄋㄧˊ)。
- 結構:均為左右結構。
- 核心釋義:指“乖邪貌”,即形容人行為或态度乖僻、不正派的狀态。
出處與詳細解釋
-
文獻來源:
出自《莊子·天下》中“謑髁無任,而笑天下之尚賢也”一句的唐代注釋。學者陸德明在《經典釋文》中解釋為“謑髁,訛倪不正貌”,意為用“訛倪”描述一種不端正的樣貌。
-
詞義解析:
- “訛”本義為謠言、錯誤,此處引申為“不正”;
- “倪”通“睨”,有斜視、側目之意,組合後強調偏離常态的舉止或神态。
注意事項
- 部分網絡資料(如)将“訛倪”解釋為“用謠言诽謗他人”,但這一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屬于誤傳。建議以經典注釋和權威詞典(如、3、5)的解釋為準。
如需進一步探讨古文詞義,可參考《莊子》相關研究或《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意思
《訛倪》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訛說,言過其實。指言語失實,欺騙别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訛倪》的拆分部首是讠、犬,筆畫數為17畫。
來源
《訛倪》的意思是在古代漢語中産生的,是由犬(指犬類動物)和讠(指言辭)兩個部首組成的。
繁體
《訛倪》的繁體字為「訛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訛倪》的寫法有所不同,古代漢字書法風格也有差異。然而,我們現在使用的标準漢字已經規範化,所以較少使用古代漢字寫法。
例句
1. 他經常訛倪,所以沒人相信他的話。
2. 這個消息是被他故意訛倪的。
組詞
組詞:訛詐、訛言、訛傳。
近義詞
近義詞:诳言、虛言、失實。
反義詞
反義詞:真實、誠實、實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