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威儀的意思、都威儀的詳細解釋
都威儀的解釋
道教職名。 宋 道教設左、右威儀,都威儀總其事。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六:“ 天慶 本 唐 天師觀 ,詩後有 文與可 跋,大略雲:‘ 高公 者,此觀都威儀 何昌一 也。’”
詞語分解
- 都的解釋 都 ū 大都市:都市。都會。通都大邑。 一國的最高行政機關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國都。京都。建都。 美好:“雍容閑雅,甚都”。都麗。都雅。 總:都為一集。 居:“都卿相之位”。 古代稱頭目、首領。
- 威儀的解釋 ∶儀表威武嚴肅;軍容整齊的 ∶指隨從詳細解釋.古代祭享等典禮中的動作儀節及待人接物的禮儀。《禮記·中庸》:“禮儀三百,威儀三千。” 孔穎達 疏:“威儀三千者,即《儀禮》中行事之威儀。”《後漢書·儒林
網絡擴展解釋
“都威儀”是道教中的一個特定職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釋
“都威儀”是宋代道教設置的職位,負責統領左、右威儀的事務。其中:
- 都:意為“總領、統領”。
- 威儀:原指莊重的儀容舉止,此處特指道教内部的管理職位。
二、曆史背景與文獻例證
- 宋代道教體系:宋代道教在管理體系上設有左威儀、右威儀兩職,而“都威儀”作為上級職位,負責統管兩者的具體事務。
- 文獻記載:南宋陸遊《老學庵筆記》中曾提到“此觀都威儀何昌一”,表明都威儀在道觀中具有實際管理職能。
三、補充說明“威儀”的通用含義
“威儀”一詞本身具有更廣泛的含義,包括:
- 莊重儀态:指威嚴的容貌舉止,如《詩經》中“威儀棣棣”形容儀态莊重。
- 古代禮制:涉及典禮、待人接物的規範,如《禮記》提到“威儀三千”。
- 佛教規範:僧人行為舉止需符合戒規,稱為“四威儀”。
四、總結區别
“都威儀”與普通“威儀”的區别在于:
- 前者是宋代道教具體的職位名稱,屬于宗教管理體系;
- 後者是廣義的儀态、禮儀規範,可應用于世俗、宗教等多場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老學庵筆記》等古籍或道教職官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都威儀》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對人或事件的尊敬與禮貌。該詞的拆分部首是“都”和“威”,其中“都”的部首為“阝(邑)”,“威”的部首為“彳(廴)”。它的筆畫數是13畫,其中“都”為5畫,“威”為8畫。
《都威儀》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由兩個意義相對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的。在古代,人們注重禮儀和尊敬,這個詞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産生的。
在繁體字中,詞語《都威儀》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沒有明顯的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都威儀》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基本保持一緻,沒有明顯的變化。
以下是《都威儀》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對長輩非常有都威儀。
2. 在宴會上,客人們互相都威儀地交談着。
3. 他以都威儀的态度對待每一個人。
組詞中可以使用《都威儀》的詞語有:都市、威風、儀态等。
與《都威儀》意義相近的詞語有:尊敬、禮貌、敬重等。
與《都威儀》意義相反的詞語有:失禮、不敬、無禮等。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