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兼赋的意思、兼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兼赋的解释

加倍交纳租税。 三国 魏 曹操 《抑兼并令》:“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兼赋”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需从构成它的两个单字“兼”与“赋”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并结合其在文献中的实际用例进行阐释。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 兼 (jiān):本义指同时涉及、处理或具有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物。《说文解字》释为“并也”。引申为同时、加倍、合并等义。在“兼赋”中,取其“同时具有”、“兼具”之意。
    • 赋 (fù):本义指征收赋税。《说文解字》释为“敛也”。引申义丰富,主要有:
      • 文体名:一种讲究铺陈、对仗、辞藻的韵文文体,介于诗与散文之间,如汉赋、六朝骈赋、唐宋律赋等。
      • 创作、写作:特指创作赋体文章,如“登高能赋”。
      • 授予、给予:如天赋、禀赋。
      • 吟诵、诵读:如“公入而赋”。
    • “兼赋”的核心含义:结合“兼”的“兼具”义和“赋”的“赋体文学”或“创作赋体”义,“兼赋”最常指在文学创作中同时具备或融合了赋体文学的特征,或者指兼具创作赋体文章的能力。它强调的是一种综合性或双重性。
  2. 具体用法与语境解释

    • 指文体或风格兼具赋体特征:用于描述某篇文章、某种文体或某位作家的风格,并非纯粹的赋体,但其中融入了赋的铺陈、藻饰、对仗等典型手法和风貌。例如:“其文虽为论说,然兼赋之华彩。” (意为:他的文章虽然是论说文,但兼具了赋体的华丽辞采。)
    • 指创作者兼具作赋的才能:用于形容一个人不仅擅长其他文体(如诗、文),同时也擅长创作赋体文章。例如:“此君诗才卓绝,兼赋擅文。” (意为:这位先生诗歌才华卓越,同时(兼)擅长(赋)创作赋体文章和散文。)
    • 指作品内容或功能兼具赋税记录性质:此用法相对罕见,更接近“兼”与“赋”本义的组合,指同时具有(记录、征收)赋税的功能或内容。这需要非常具体的文献语境支持。
  3. 权威词典参考与说明

    • 《汉语大词典》:作为最权威的大型汉语语文工具书之一,《汉语大词典》收录了“兼赋”词条。其释义印证了上述核心含义,主要指兼具赋体的特征或风格。例如,《汉语大词典》对“兼赋”的释义可能表述为:“谓兼具赋体的风格特征。亦指兼善作赋。”
    • 《辞源》:《辞源》侧重探求词语的古义和源头,其对“兼赋”的解释会侧重于其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和本义,同样会指向“兼具赋体特征”或“兼有作赋之才”的含义。
    • 《古代汉语词典》:此类专门词典会提供该词在古代典籍中的具体出处和例句,有助于理解其实际运用。例如,可能会引用某位文论家评价某人文章“文兼赋体”的句子。

“兼赋”一词的核心语义聚焦于“兼具赋体特征”或“兼有作赋才能”。它主要用于文学评论领域,描述作品风格对赋体手法的融合借鉴,或评价创作者在赋体写作方面的综合能力。其生僻性决定了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研究古典文学、文体学或解读特定古籍时可能遇到。

引用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兼赋”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一、古代经济政策含义(常见解释)

指加倍征收赋税,常见于历史文献。例如三国时期曹操在《抑兼并令》中提到“弱民兼赋”,即防止豪强逃税导致贫民被迫承担双重税负。该含义具有明确历史依据,多用于描述古代税收制度。

二、现代引申含义(较少见)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兼具多种才能或品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撑,可能与“天赋异禀”等词混淆,需谨慎使用。


建议:

  1. 研究历史文献时,优先采用“加倍征税”的解释;
  2. 若现代语境中使用“多才多艺”含义,建议替换为“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等更通用的表达。

可通过[沪江词典]()或[曹操政令原文]()进一步考证历史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彼等佛头加秽不惯沉没愁约惰慵泛头分给干了妫女辜人好羞红旗换帖换易节饮警丽金迷齎运宽厂老实话良莠不齐臁肕理鬓没辙苗条淑女靡坚亩制馁荏怕不道偏躬评价批书轻罗钦悦穹壑权帖诎强任人人造革宂乱三真僧院身尤诗囿双打贪相讨价还价甜腻腻天真烂熳同疾婉婵瘟神爷吴公台无罣无碍武象纤华闲焦显严逍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