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箋草的意思、箋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箋草的解釋

文書的草稿。《三國志·吳志·周鲂傳》:“撰立牋草以誑誘 休 者,如别紙。” 唐 章孝标 《蜀中上王尚書》詩:“丁香風裡飛牋草,邛竹煙中動酒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箋草”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義

“箋草”指文書的草稿,通常用于形容書信或官方文書的初稿形式。該詞由“箋”(書信、信箋)和“草”(草稿、草書)組成,強調未定稿的文書狀态。

詳細解釋

  1. 構成解析

    • “箋”指代書信或信紙,如“信箋”“便箋”;
    • “草”表示草稿或潦草書寫,如“起草”“草書”。兩者結合,特指書信或文書的草稿形式。
  2. 文獻用例

    • 《三國志·吳志·周鲂傳》記載:“撰立箋草以诳誘休者,如别紙。” 此處“箋草”指為誘敵而撰寫的文書草稿。
    • 唐代章孝标《蜀中上王尚書》詩雲:“丁香風裡飛箋草,邛竹煙中動酒鈎。” 此句以“箋草”比喻書信草稿在風中飄散的情景。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部分詞典(如)将其歸類為成語,但多數文獻(如、4、6)僅作為普通詞彙使用,核心含義保持一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箋草》的意思

《箋草》是一個充滿詩意的詞語,可以理解為“批注”或“邊注”的意思。它源于古代文人在書寫或閱讀經典文獻時所添加的注釋和評論。

拆分部首和筆畫

《箋草》一詞由四個部首組成:竹、犭、聿、艹。其中,“竹”表示與竹相關的事物,如書寫工具;“犭”表示與犬相關的事物,如注釋;“聿”表示書寫的行為;“艹”表示與草相關的事物,如植物。共有14個筆畫。

來源

《箋草》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宋時期的《宋史·郭宗訓傳》中,原指古代士人在書稿上添加注釋和評論的行為。

繁體

在繁體字中,《箋草》一詞的寫法為「箋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細微的差異。《箋草》一詞在古時的寫法為「箋草」。但在現代,我們主要使用簡化字的寫法,即《箋草》。

例句

1. 他以一種優美的《箋草》将這首詩點翰在紙上。

2. 閱讀《紅樓夢》,你會看到許多嵌于文中的《箋草》,增添了書中的文化内涵。

組詞

1. 箋紙:用于寫作或作為賀卡的紙張。

2. 草書:一種行草字體,以草木的形态為基礎。

3. 注釋:對文本進行解釋和說明的文字。

近義詞

1. 批注:對文章或材料進行詳細說明、補充的文字。

2. 評論:對作品、事件或觀點進行評價和分析。

反義詞

1. 原文:未經注釋或評論的文本。

2. 純文:沒有注釋和額外說明的文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