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姑獲鳥的别名。俗亦呼為鬼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三·姑獲鳥》:“無辜鳥同……昔人言,此鳥産婦所化,陰慝為妖,故有諸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三·姑獲鳥》﹝集解﹞引 陳藏器 曰:“姑獲能收人魂魄。《玄中記》雲……是産婦死後化作,故胸前有兩乳,喜取人子,養為己子。凡有小兒家,不可夜露衣服,此鳥夜飛,以血點之為誌,兒輒病驚癎及疳疾,謂之無辜疳也。 荊州 多有之,亦謂之鬼鳥。”
“無辜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妖怪,其解釋主要來源于文獻記載和民間傳說,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無辜鳥是姑獲鳥的别名,俗稱“鬼鳥”。其形象常與産婦相關聯,傳說為難産而死的女性怨念所化,常以九頭形态顯形,胸前有雙乳,夜間活動并發出類似嬰兒啼哭的聲音。
起源與傳說
民間禁忌
古人認為無辜鳥會危害幼兒,因此衍生出相關習俗,如避免夜間晾曬小孩衣物,以防被其标記。
文化意義
這一形象反映了古代對難産、嬰兒夭折等現象的恐懼,以及通過妖怪傳說解釋疾病災禍的民間心理。
無辜鳥作為中國志怪文化中的典型形象,兼具神話色彩與社會隱喻,其傳說在《玄中記》《本草綱目》等古籍中均有迹可循。
《無辜鳥》是一個成語,形容一個毫無過錯、無辜無辜的人。通常用來形容某人不應該承受冤屈、責難或懲罰。
《無辜鳥》的部首拆分為“無”和“鳥”,分别屬于“無”和“鳥”的部首。其中,“無”的部首是“一”,“鳥”的部首是“鳥”。《無辜鳥》總計有12畫。
《無辜鳥》是一個比喻性的說法,古代著名文學家曹操在其《短歌行》中首次使用了這個詞。繁體的寫法為《無辜鳥》。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有所變化。但是,對于《無辜鳥》這個詞來說,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幾乎沒有明顯的差異。
1. 他被錯誤地指控,他是一隻無辜鳥。
2. 這次事件中,她成了無辜鳥。
無辜、無辜者、辜負、鳥語花香、飛鳥在林、百鳥朝鳳。
無辜的、無罪的、無纰漏、冤枉、冤屈。
有罪的、有辜的、懷疑的、負罪的、該罰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