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笺草的意思、笺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笺草的解释

文书的草稿。《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撰立牋草以誑诱 休 者,如别纸。” 唐 章孝标 《蜀中上王尚书》诗:“丁香风里飞牋草,邛竹烟中动酒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笺草"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考据:

一、词源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笺"本指古代书写用的狭条形竹片,后引申为注释典籍的文体或信纸代称;"草"最初指草本植物,衍生出"草稿""草本"等含义。二者合称时,特指用于诗文创作或书信往来的特制纸张。《说文解字注》中强调其材质特性,指出早期笺草多用楮皮、藤纤维等植物原料制成,质地柔韧且吸墨性强。

二、历史演变 宋代《文房四谱》详细记载笺草制作工艺,将笺草分为"砑花笺""洒金笺"等十二品类,其中蜀地薛涛笺以芙蓉皮染色闻名,印证笺草在文房器具中的重要地位。明代《考槃馀事》记载文人雅士常在笺草上绘制兰竹纹样,使其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

三、文化关联 笺草在古典文学中常作为意象载体,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抒情场景,即依托笺草传递情思。《中国传统文化大观》指出,明清时期笺谱(如《十竹斋笺谱》)的盛行,使笺草成为融合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载体。

网络扩展解释

“笺草”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义

“笺草”指文书的草稿,通常用于形容书信或官方文书的初稿形式。该词由“笺”(书信、信笺)和“草”(草稿、草书)组成,强调未定稿的文书状态。

详细解释

  1. 构成解析

    • “笺”指代书信或信纸,如“信笺”“便笺”;
    • “草”表示草稿或潦草书写,如“起草”“草书”。两者结合,特指书信或文书的草稿形式。
  2. 文献用例

    •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记载:“撰立笺草以诳诱休者,如别纸。” 此处“笺草”指为诱敌而撰写的文书草稿。
    • 唐代章孝标《蜀中上王尚书》诗云:“丁香风里飞笺草,邛竹烟中动酒钩。” 此句以“笺草”比喻书信草稿在风中飘散的情景。

使用场景

补充说明

部分词典(如)将其归类为成语,但多数文献(如、4、6)仅作为普通词汇使用,核心含义保持一致。

别人正在浏览...

逼禅秉阳博求不配蹈厉之志道尹灯烛辉煌典谟断清非分之想奉裳衣俸钱蜂王浆腹围格尺功到自然成宫女钩易钩织旱莲郝郝秽渎琥珀饧脚丫朝天谨持金刚眼金筋近途虮蝨九经鸠民开车恐吓牢鼎连祸连真沦敝儸惹闷沉沉明俊末折能为霓虹樵侣虬柯髯鬣人烟浩穰三山股稍礼省惜蜓蚞脱缝屠斩外国货望阀翫寇无疋香林八节闲架系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