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士的意思、釣士的詳細解釋
釣士的解釋
網羅賢士。 唐 獨孤授 《燕昭王築黃金台賦》:“屈於一人以釣士,則開霸而圖王;侈於一臺以釣國,則兼大而稱強。”參見“ 釣川 ”。
詞語分解
- 釣的解釋 釣 (釣) à 用餌誘魚上鈎:釣魚。釣餌。垂釣。釣具。 施用手段取得:沽名釣譽。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士的解釋 士 ì 古代統治階級中次于卿大夫的一個階層:士族。士大夫。 舊時指讀書人:士子。士民。學士。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對人的美稱:志士。烈士。女士。 軍銜的一級,在尉以下;亦泛指軍人;上士。士兵
專業解析
釣士,是一個具有文化内涵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本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
本義:垂釣之人
- 此義項直接源于“釣”字的本義(用餌誘魚上鈎)與“士”(可指有一定身份或技藝的人)的組合。指從事釣魚活動的人。
-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第11卷,第1383頁)、《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88年,第3215頁)。
-
引申義/典故義:隱居待時、懷才待用的賢者
- 這是“釣士”更常用且更具文化深度的含義。它源于著名的曆史典故“姜太公釣魚”。
- 典故背景: 周朝開國功臣姜尚(姜子牙、呂尚)在未被周文王發現前,曾在渭水之濱用直鈎(或無餌之鈎)垂釣,行為看似怪異(所謂“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實則是等待明主賞識,展示其不同凡俗的才能和志向。
- 詞義引申: 因此,“釣士”常用來比喻那些像姜太公一樣,雖然暫時隱居或身處底層,但胸懷韬略、才能卓著,等待時機出仕以施展抱負的賢能之士。它強調了士人的隱逸姿态與待時而動的政治智慧。
- 來源參考:此典故及引申義廣泛見于古代典籍,如《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了呂尚垂釣遇文王之事。在詞典釋義中,《漢語大詞典》(第11卷,第1383頁)明确将此典故義列為“釣士”的重要義項,釋義為“指隱居待時之士”。《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88年,第3215頁)也指出其指“垂釣的人”,并關聯到姜太公的典故。
“釣士”一詞,表層指從事釣魚活動的人,深層則承載着深厚的文化意蘊,特指那些以隱居垂釣為表象,實則胸懷大志待明主賞識以建立功業的賢能之人。其核心内涵源于姜太公渭水垂釣的典故,體現了中國古代士人“待價而沽”、“待時而動”的處世哲學和政治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
“釣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釣士指通過特定手段或策略網羅、招攬賢士的行為,常用于描述古代君主或當權者為國家強盛而延攬人才。該詞源自唐代獨孤授的《燕昭王築黃金台賦》,其中提到“屈於一人以釣士,則開霸而圖王”,意為通過招賢實現霸業。
詞源與結構
- “釣”:本義為用餌誘魚,引申為“以手段吸引”。
- “士”:指賢士、人才,古代特指有才能的階層。
- 組合含義:以釣魚為喻,形容主動招攬賢才的策略。
例句與語境
在曆史文獻中,“釣士”常與治國策略相關。例如:
“侈於一臺以釣國,則兼大而稱強”
(意為:通過高台招賢,國家得以強大。)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招賢納士、禮賢下士。
- 反義詞:閉門謝客、排斥異己。
補充說明
“釣士”與“釣國”常并列使用(如“釣士以圖霸,釣國以稱強”),體現古代政治智慧中人才與國家強盛的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唐代文獻或《燕昭王築黃金台賦》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北荒鞭草便當參天啜菽存心積慮膽囊登台鼎彜二三君子豐報輔導員附攀高誼官梅詭秘旱井恒沙厚謝假局子假授賈似道久以後鸠閲倨慠空癟厱諸嶚闊脟圈烈心淩蹈利矢離校生漏鼓螺蚄黴素憫憫嗫嗫平民習藝所諐囚遷舟請朔佉倉神閟詩碣是即是收吏順命鼠舞死殺彈唱投置外力玩完沃地烏巷涎玉沫珠歇艎洗腳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