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度的意思、得度的詳細解釋
得度的解釋
(1).合乎法度。《戰國策·魏策二》:“臣聞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計。今王所以告臣者,疏於度而遠於計。”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君子動作有應,從容得度。”
(2).佛教語。謂得以渡過生死之海而進入涅槃境界。《無量壽經》卷下:“其有衆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3).指得到引度,披剃出家。 唐 劉長卿 《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蕭使君》詩:“宰臣思得度,鷗鳥戀為羣。” 唐 劉禹錫 《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俨公碑》:“自是登壇莅事三十有八載,由我得度者萬有餘人。”
(4).道教語。謂得道、成仙。《太平經》卷四十:“高才有天命者得度,其次或得壽。”
詞語分解
- 得的解釋 得 é 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濟。心得。 適合:得勁。得當(刵 )。得法。得體。 滿意:得意。揚揚自得。 完成,實現:飯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可
- 度的解釋 度 ù 計算長短的器具或單位:尺度。刻度。度量衡。 事物所達到的境界:程度。高度。風度。 分角的單位,一圓周角分為度:角度。 依照計算的一定标準劃分的單位:溫度。濕度。經度。緯度。濃度。 電能的單位,
網絡擴展解釋
“得度”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涵蓋以下四類解釋:
一、基本含義:合乎法度
指行為或事物符合規範、法則。例如《戰國策·魏策二》提到“王者得度”,強調君主需遵循法度。漢代王褒的《四子講德論》也以“從容得度”形容君子舉止得體。
二、佛教語境
- 渡越生死之海
佛教中指通過修行脫離生死輪回,達到涅槃境界。如《無量壽經》載“皆可得度”,即衆生依佛法解脫苦難。
- 出家受戒
特指通過引度儀式正式成為僧侶。唐代劉長卿的詩句“宰臣思得度”即描述官員希望被引度出家。
三、道教語境
指修道者達到得道成仙的境界,強調通過修煉實現超脫。
四、其他延伸
- 姓名寓意:作為名字時,“得”象征獲得,“度”引申為氣量或标準,整體寓意正直聰慧、成就非凡。
- 文學引用:如《妙法蓮華經》提到觀音菩薩“現婦女身而為說法”,體現“得度”的普度衆生之意。
該詞既可指現實中的規範符合,又含宗教層面的超脫意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的文獻引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度(dé dù)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在心态、情緒或行為上達到適宜、恰當的程度。下面來分解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得"的部首是彳,它有7畫;"度"的部首是廣,它有5畫,總共是12畫。得度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是由"得"和"度"兩個詞組合而成的。在繁體字中,得度的寫法保持不變。在古代,得度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現在給你舉幾個例句來理解這個詞的用法吧:
1. 他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得度很高,總能保持冷靜而理智。
2. 她在對待困難時的得度讓人都欽佩不已。
3. 我們應該在表達意見時注意得度,不要傷害他人的感情。
除了得度之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可以用來描述類似的情感或行為,比如:適度、得宜、得體。而與得度相反的詞語是過度、欠度等。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