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止境。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為政篇五》:“為師非脩德凝道之了境,故《説命》曰‘斅學半’……為師非了境,則守故得新。”
“了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了境”原指止境、盡頭,即事物發展的終點或極限。例如清代王夫之在《讀四書大全說》中提到“為師非脩德凝道之了境”,強調為師之道并非修德的終點。
在哲學或文學語境中,該詞常被賦予思想境界高深、超脫凡俗的涵義,形容人具有深厚的修養與智慧,能超越物質欲望的束縛。例如:“見他出手輕捷剽悍,柔中帶剛,的确上了境界”(例句)。
“境”本義為疆界(如國境),後引申為思想層次(如意境)。“了”作動詞時表示完結,組合後形成“達到終極狀态”的意象,最終演變為兼具止境與境界的雙重含義。
可通過網頁查看詞源及更多例句。
《了境》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達到某個境界或狀态。它的使用範圍較廣泛,可以用來描述内心的感受、思維的轉變、人生的階段、事物的變化等等。
了境的部首是士,它是由兩個筆畫組成。
了境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最早出現在《禮記·曲禮上》一書中。在古代文化中,境界是對個人素質、修養、能力等方面的一個評價和歸納。了境提醒人們要不斷進步,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或境界。
了境的繁體字是「瞭境」。
根據古代字典和文獻記載,古時候的了境寫作「了鼎水大」。
1. 通過努力學習,他終于超越了前人,達到了一個新的了境。
2. 在困境中奮鬥,他逐漸擺脫了束縛,開啟了新的了境。
3. 他的藝術創作逐漸達到了高度,進入了創作的了境。
組詞:超了境、境界、境遇、開了境
近義詞:境地、境界、狀态、層次
反義詞:困境、狀況、不了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