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夾棍。 清 李漁 《憐香伴·搜挾》:“還不直招,取夾棒過來。”
“夾棒”是古代的一種刑具,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即“夾棍”,主要用于清代司法審訊中,通過擠壓受刑者肢體造成疼痛以逼供。其名稱來源于“夾”(兩側施壓)與“棒”(棍狀刑具)的組合。
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刑具形制或司法制度背景,可參考《清史稿·刑法志》等史料。
夾棒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作動詞短語,意為使用夾子、夾具或類似工具把物體固定在中間,夾住。
夾棒的部首是木(朩),總筆畫數為8。
夾棒一詞是由“夾”和“棒”組合而成。夾表示夾住、固定的動作,棒則指代長而直的物體。兩者結合形成了夾棒這個含義。
夾棒的繁體字為「夾棒」。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夾棒一詞在古代并沒有特定的寫法差異,通常與現代寫法相同。
1. 他用夾棒夾住了那根細長的鐵絲。
2. 這兩塊木闆被夾棒牢牢固定在一起。
3. 她夾棒住了一束花,準備送給朋友。
夾帶、夾雜、夾層、夾緊、夾持。
夾緊、夾住、夾固、夾持。
松開、釋放、散開、解除。
【别人正在浏覽】